《即事》

时间: 2025-01-24 01:19:12

少海旌旗落照中,沙陀兵马雁门雄。

朝宗久废诸侯礼,翊戴方尊节度功。

今日岂宜求骑劫,当年应失倚全忠。

丹书铁券存终始,万古山河带砺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海旌旗落照中,
沙陀兵马雁门雄。
朝宗久废诸侯礼,
翊戴方尊节度功。
今日岂宜求骑劫,
当年应失倚全忠。
丹书铁券存终始,
万古山河带砺同。

白话文翻译:

在少海的旌旗在夕阳中落下,
沙陀的军队在雁门显得威武雄壮。
朝廷对诸侯的礼仪早已废止,
如今只尊重节度使的功勋。
今天难道还应该寻求骑劫吗?
往年应该是全心全意的忠诚。
丹书铁券的承诺永存始终,
万古的山河将一起承受磨难。

注释:

  • 少海:指的是少海,古代的一个地名,可能与水域相关。
  • 旌旗:古代军队的旗帜。
  • 沙陀:一个游牧民族,常与中原王朝发生冲突。
  • 雁门:指雁门关,位于今山西省,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口。
  • 朝宗:指朝廷。
  • 诸侯:古代国家的地方统治者。
  • 翊戴:支持、辅佐。
  • 节度:节度使,唐代设立的地方军政首脑。
  • 丹书铁券:比喻国家的法令或契约,意指承诺。
  • 万古:形容时间久远。

典故解析:

  • 丹书铁券:出自《汉书·王莽传》。形容文书的严肃性和不可更改性,象征着承诺和信义。
  • 雁门:历史上多次作为军事防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贝琼,明代诗人,其作品多体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风格清新而又有深刻的历史感,常常运用典故来表达对历史的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代,可能是在国家政治动荡、外敌入侵的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忠诚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风云与国家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盛世的怀念与对现状的不满。开篇以“少海旌旗落照中”引入,景象渲染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接着将视角转向沙陀的军队,展现出外在的威胁与内心的焦虑。诗中提到“朝宗久废诸侯礼”,揭示了当时中央权威的衰落,反映了对传统礼仪的失望。通过“今日岂宜求骑劫”,诗人质疑现今的政治行为,是否应继续追求以往的忠诚。最后以“丹书铁券存终始”结尾,表明对国家承诺的坚守,展现出诗人对历史的认知与悲悯。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少海旌旗落照中:描绘军旗在落日余晖中显得孤寂,暗示历史的变迁。
    • 沙陀兵马雁门雄:沙陀军队在战略要地雁门显得强大,暗示外敌的威胁。
    • 朝宗久废诸侯礼:朝廷对诸侯的礼仪被废除,反映出中央集权的衰退。
    • 翊戴方尊节度功:如今更多的是对节度使的依赖,表达对现行政治的无奈。
    • 今日岂宜求骑劫:质疑当今政局,是否应继续追求骑劫的行为。
    • 当年应失倚全忠:回忆往昔的忠诚,感叹如今的背离。
    • 丹书铁券存终始:强调承诺的长久性与不变性。
    • 万古山河带砺同:山河将永存,暗示历史的延续。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丹书铁券”与“万古山河”,形成对称美。
    • 比喻:将承诺比作丹书铁券,形象而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反思,传达出诗人对忠诚与承诺的重视,以及对变化无常的历史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旌旗:象征着军队与国家的威严与荣耀。
  • 沙陀兵马:象征外敌的侵扰与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 丹书铁券:象征着信义与承诺,强调历史的责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少海旌旗落照中”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 A. 军队的胜利
    B. 军队的孤寂
    C. 友好的交流

  2. “朝宗久废诸侯礼”意指什么? A. 中央集权的衰落
    B. 诸侯权力的增强
    C. 礼仪的重新恢复

  3. “丹书铁券”在文中象征着什么? A. 诗人的想象
    B. 国家承诺的坚定性
    C. 忠诚的缺失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春日偶成》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贝琼的《即事》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更关注国家命运与历史反思,而后者则表现出个人的豪情与对饮酒乐趣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