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殳山隐居夏日》

时间: 2025-01-22 11:44:08

病客从教懒出村,两山一月雨昏昏。

野花作雪都辞树,溪水如云忽到门。

无复元戎喧鼓吹,试从田父牧鸡豚。

来青处士时相过,犹是平原旧子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客从教懒出村,两山一月雨昏昏。
野花作雪都辞树,溪水如云忽到门。
无复元戎喧鼓吹,试从田父牧鸡豚。
来青处士时相过,犹是平原旧子孙。

白话文翻译:

生病的客人懒得从村子里出来,两座山在阴雨中显得模糊不清。
野花像雪一样纷纷落下,溪水如同云彩般忽然流到我的门前。
再也听不到元戎的战鼓声,试着向田间的老人请教,牧养鸡和猪。
曾经与我相交的青衫道士,如今仍是平原上旧日的子孙。

注释:

字词注释:

  • 病客:生病的客人,表现出疲惫和无力。
  • :懒惰,不想做某事。
  • 元戎:古代指边疆的军队或将领,此处暗指战争的喧嚣。
  • 牧鸡豚:指养殖鸡和猪,表现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简单。

典故解析:

  • 青处士:古代隐士的称呼,代表了追求隐居生活的人。
  • 平原旧子孙:指那些世代生活在平原上的人,强调一种朴实无华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贝琼(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擅长写田园诗,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的宁静与美丽。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隐居生活,表达对战争喧嚣的厌倦与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殳山隐居夏日》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诗中展现了诗人对乡村隐居生活的向往。首联“病客从教懒出村”开篇即直入主题,描绘了诗人因病而懒于出门的状态,暗示了对外界纷扰的厌倦。接着,描绘了“两山一月雨昏昏”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表现了大自然的沉静与诗人内心的惬意。

诗中以“野花作雪都辞树,溪水如云忽到门”描绘了夏日田园的美景,野花如雪般清新脱俗,溪水如云般流淌,展现了自然的幽静与恬淡。接下来的“无复元戎喧鼓吹”则是对外界战争喧嚣的回避,诗人更愿意与田间的老农人一同过着简单的生活,享受田园之乐。

最后两句“来青处士时相过,犹是平原旧子孙”则是对友人青处士的追忆,表现出诗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强调了一种朴素而持久的乡土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病客从教懒出村:病中的诗人懒得走出村子,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对外界的疏离。
  2. 两山一月雨昏昏:描绘了阴雨天气下的山景,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
  3. 野花作雪都辞树:野花像雪一样纷飞,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表明自然的美丽。
  4. 溪水如云忽到门:溪水流淌如云,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动态美。
  5. 无复元戎喧鼓吹:不再有战争的喧嚣,暗示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6. 试从田父牧鸡豚:希望与田间老人一同生活,过着简单的乡村生活。
  7. 来青处士时相过:追忆与青衣道士的友谊,表明对友情的珍视。
  8. 犹是平原旧子孙:强调对故土的归属感,表现了对传统和乡土的认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野花作雪”,将花朵比作雪,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手法,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如“溪水如云”,赋予了水流以生命的动态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对战争与喧嚣的厌倦,表现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病客:象征着对外界的疏离与无奈。
  • :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稳重。
  • 野花: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纯净。
  • 溪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元戎:象征着战争与喧嚣,构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病客”是指什么? A. 生病的人
    B. 旅行者
    C. 农夫
    D. 商人

  2. “无复元戎喧鼓吹”中“元戎”指代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田园
    D. 隐士

  3. 诗人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A. 奢华生活
    B. 冒险生活
    C. 田园生活
    D. 浪荡生活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贝琼的《殳山隐居夏日》更加强调对隐居生活的现实描绘,而陶渊明则通过神话的手法描绘理想的田园生活。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喧嚣生活的逃避,但在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贝琼的生平与作品》
  • 《田园诗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 《隐居与自然:从陶渊明到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