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医僧鉴清二绝》

时间: 2025-01-27 03:11:26

肘后医方老更精,须眉白尽气弥清。

只应救病能无病,岂是平生学养生。

门人久作开堂老,庭桧看成合抱围。

他日浴堂归洗背,回头还解放光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医僧鉴清二绝
肘后医方老更精,
须眉白尽气弥清。
只应救病能无病,
岂是平生学养生。
门人久作开堂老,
庭桧看成合抱围。
他日浴堂归洗背,
回头还解放光辉。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肘后之医的技艺已然更加精湛,
白发苍苍却更加神清气爽。
只要能治愈病痛,便可不受病痛之困,
这岂是他平生所学的养生之道?
他的学生早已成为了开堂授课的老师,
院中的柏树已然围成了合抱之势。
未来有一天他在浴堂洗背,
转身时也会感受到那份光辉。

注释:

字词注释

  • 肘后医方:指的是肘后之医,即中医。
  • 老更精:老年人技艺更加精湛。
  • 须眉:指胡须和眉毛,形容年长者。
  • 气弥清:气色更加清朗。
  • 救病能无病:能治疗疾病,就可以避免生病。
  • 开堂老:指的是开设讲堂的老师。
  • 合抱围:形容树木长得很粗,已经可以用双手合抱。
  • 浴堂:洗澡的地方。
  • 光辉:指的是精神面貌和光彩。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通过“肘后医方”、“开堂老”等表达了对医学的尊重及对医者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以诗、文、词多才多艺而著称,倡导清新脱俗的风格。其作品关注现实,表现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苏辙晚年,表达了对医者的敬仰与对生活的感慨。医者不仅医治身体的病痛,更承担着精神上的引导与安慰。

诗歌鉴赏:

本诗以简练的语言,深情地描绘了一位老医者的形象。开头两句以“肘后医方老更精”引入,显示了医者在岁月的洗礼下技艺的精湛。白发与清气的对比,展现了医者心境的宁静与达观,体现了岁月的积淀。接下来的“只应救病能无病”,传递了医者的高尚情怀,他不仅能医治他人,更能超然于病痛之上,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中还提到学子们已成为开堂的老师,说明医者的教导已然结出果实,传承了其医德与医术。最后两句以“他日浴堂归洗背”作为结尾,暗示医者的生活虽平淡,但他依然拥有光辉的内心世界,令人敬佩。

整首诗在简练中蕴含深意,既表现了对医者的赞美,也反映出对生命的思索,体现了苏辙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肘后医方老更精:老年医者的医术更加精湛。
  • 须眉白尽气弥清:年长者白发苍苍,但精神气色却很好。
  • 只应救病能无病:医者能治愈病痛,就可以不受病痛的困扰。
  • 岂是平生学养生:这并不是他一生所学的养生之道,而是一种超然的境界。
  • 门人久作开堂老:学生们已经成为了开设讲堂的老师,传承医术。
  • 庭桧看成合抱围:院中的柏树已长得粗壮,形成合抱的景象,象征着生机。
  • 他日浴堂归洗背:未来有一天他在洗澡时,回归简单的生活。
  • 回头还解放光辉:转头时感受到内心的光辉,象征着精神的富足。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须眉白尽”与“气弥清”的对比,展示了老年人的智慧与风采。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医者的伟大与高尚,强调医者的精神境界与传承,反映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治愈与关怀。
  • :代表经验与智慧。
  • 白发:象征岁月的积累与生命的哲理。
  • 光辉:象征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满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医者在晚年时的状态是怎样的?
    A. 精力充沛
    B. 老态龙钟
    C. 更加精湛
    D. 满面愁苦

  2. “只应救病能无病”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医者无能
    B. 医者的高尚情怀
    C. 对疾病的无奈
    D. 养生的必要性

  3. 诗中提到的“庭桧”象征着什么?
    A. 年龄的增长
    B. 学生的成长
    C. 生命的活力
    D. 医术的传承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医者父母心》:同样表达了对医生的尊敬。
  • 《赠李白》:对友人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人的关注。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赠医僧》:同样表现了对医者的尊重,但更侧重于医者的社会责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辙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赠医僧鉴清二绝》这首诗的深刻意义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