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庐山山阳七咏 万杉寺》
时间: 2025-01-27 03:22: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木青杉一手栽,满堂白佛九天来。
仁宗初年,有僧手种万杉,特为建此寺,仍以禁中佛赐之。
涓涓石溜供厨足,矗矗山屏绕寺开。
半榻松阴秋簟冷,一杯香饭午钟催。
安眠饱食平生事,不待山僧唤始回。
白话文翻译:
一片片青翠的杉树是亲手栽种的,殿堂里白色的佛像仿佛是从九天而降。仁宗初年,有位僧人亲手种下万株杉树,专为建立这个寺庙,并且得到了皇宫里的佛像赐予。涓涓的山泉水为厨房提供着充足的水源,耸立的山峰环绕着寺庙。秋日的凉风吹拂着松树的阴影,半躺在凉簟上,一杯香喷喷的饭菜伴着午间的钟声催促着。安静地享受着美食和安眠,无需山中的僧人来唤我回去。
注释:
- 万木青杉:万木,指众多的树木;青杉,指青翠的杉树。
- 一手栽:用自己的手亲自栽种。
- 白佛:指的是寺庙中的佛像,白色象征纯洁。
- 涓涓石溜:涓涓,形容水流细小而清澈;石溜,指从石头缝隙中流出的水。
- 松阴:松树的阴影。
- 秋簟冷:秋天的凉席,形容秋天的清凉。
- 香饭:香喷喷的饭菜。
- 午钟催:午间的钟声催促着用餐。
典故解析:
- 仁宗:指宋仁宗赵祯,是宋朝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文化繁荣,寺庙等宗教建筑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 万杉寺:寺庙因有万株杉树而得名,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苏轼的弟弟,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苏辙游览庐山万杉寺期间,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通过描绘寺庙的环境和生活,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游庐山山阳七咏 万杉寺》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的诗作。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万杉寺的宁静与和谐。开头两句以“万木青杉一手栽”描绘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杉树林,展示了僧人辛勤栽种的景象,之后一句“满堂白佛九天来”则将人文与自然巧妙融合,仿佛佛像从天而降,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接下来的描写通过“涓涓石溜供厨足”和“矗矗山屏绕寺开”,表现了寺庙环境的优雅与自然的恩赐,给人以安宁之感。
后半部分的描写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半榻松阴秋簟冷,一杯香饭午钟催”,这里的意象简洁而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在松树阴影下的悠闲时光,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他享受着安静的生活,不需外界的打扰,体现了一种心灵的自由与宁静。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美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木青杉一手栽:描绘杉树的青翠,以及僧人辛勤栽种的努力。
- 满堂白佛九天来:白色的佛像仿佛是来自九天,神圣而高远。
- 涓涓石溜供厨足:山泉水源源不断,供应着厨房的需求,展示了自然的恩惠。
- 矗矗山屏绕寺开:高耸的山峰环绕着寺庙,营造出一种隐秘与宁静的氛围。
- 半榻松阴秋簟冷:在松树的阴影下,感觉到秋天的凉意。
- 一杯香饭午钟催:美味的饭菜与午间钟声的催促,突显生活的简单与宁静。
- 安眠饱食平生事:安静地享受美食与安眠,表达了对人生简单快乐的追求。
- 不待山僧唤始回:不需要山中的僧人来唤回,展示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白佛”比喻佛教的精神和信仰,营造出神圣感。
- 对仗:如“半榻松阴秋簟冷,一杯香饭午钟催”,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杉树、佛像、山泉等意象交织,形成了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反映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杉:象征生命力与坚韧,代表自然的美好。
- 白佛:象征信仰的纯粹与神圣。
- 石溜:象征自然的馈赠,强调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松阴:象征宁静与安逸,营造出舒适的生活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佛”象征什么? a. 战争
b. 信仰
c. 财富 -
“万木青杉一手栽”中“万木”指的是什么?
a. 许多的树木
b. 一棵树
c. 一片草地 -
诗中描绘的环境主要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烦躁
b. 宁静
c. 热闹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山居秋暝》与苏辙的《游庐山山阳七咏 万杉寺》都描绘了山水自然的美,前者强调了秋天的宁静与孤独,后者则通过寺庙的环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苏辙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