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画鼓阗阗咽,舟从井底牵。
汰崖行白日,凿石出青天。
云气学山立,滩声如雨悬。
羡他下峡者,惊电让归船。
白话文翻译:
喧闹的画鼓声如同哽咽,船只从深井底部牵引而出。
白天在崖边行走,凿石开辟出一片青天。
云气像山一样高耸,滩声如同雨水悬挂。
我羡慕那些下峡的人,惊雷般的电光让归船减速。
注释:
- 画鼓:一种乐器,此处指鼓声。
- 阗阗咽:阗阗指声音嘈杂,咽指声音哽咽。
- 舟从井底牵:形象描绘船只从深处拉起。
- 汰崖:可能指在崖边行走或清洗崖边。
- 青天:开辟出的天空,象征希望与光明。
- 云气学山立:形容云雾高耸,像山一样。
- 滩声如雨悬:滩声像雨水一样落下。
- 下峡者:指那些进入峡谷的人。
- 惊电让归船:惊雷的电光让归航的船只减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复初(公元1746年-1803年),字梦白,号复初,清代诗人。生于浙江,精于诗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作品多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顾复初的诗歌语言清新,意象生动,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峡中杂诗其二》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的时期。诗中描绘了峡谷的壮丽与自然的神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生旅途的思索,反映出他对自由与探索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峡谷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壮丽。开篇以“画鼓阗阗咽”引入,生动传达了峡谷中热烈的气氛,鼓声的嘈杂与咽音的交织,似乎让人感受到峡谷独特的生命力和动感。接下来的“舟从井底牵”则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将船只从深井中拉出,寓意着突破与希望。
“汰崖行白日,凿石出青天”描绘了白天在崖边行走的画面,展现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勇气与智慧,凿石开辟出青天,象征着不断探索与追求光明的精神。诗中“云气学山立,滩声如雨悬”更是通过对云气与滩声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与动态之美,仿佛让人置身于那一片景色之中,感受到自然的神秘与力量。
最后一句“羡他下峡者,惊电让归船”则流露出诗人对下峡者的羡慕与对归船的关注,反映了他对人生旅程的思考,电光的惊艳与归航的惆怅交织在一起,表明了人们在探索与归属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鼓阗阗咽:描绘热烈的氛围,鼓声嘈杂,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 舟从井底牵:形象地表现出从深处向外的努力,暗示着生命的追求。
- 汰崖行白日:白天在崖边行走,表现出敢于挑战自然的勇气。
- 凿石出青天:象征着经过努力后的成功,打开了新的视野。
- 云气学山立:云气高耸,像山一般,表现出自然的巨大与壮丽。
- 滩声如雨悬:滩声如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
- 羡他下峡者:对下峡者的羡慕,反映出探索未知的渴望。
- 惊电让归船:电光般的惊艳让归船减速,暗示着对归属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气学山立”,将云气比作山,增强了意象的立体感。
- 拟人:滩声如雨悬,赋予自然声音以人的特征,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汰崖行白日,凿石出青天”,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探索与归属的矛盾,诗人通过对峡谷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探索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鼓:象征热烈的气氛与生命的活力。
- 井底:象征深处的探索与努力。
- 白日:象征光明与希望。
- 青天:象征未来的美好与开阔。
- 云气:象征自然的神秘与伟大。
- 滩声:象征自然的声音与气氛。
- 下峡者:象征探索者,追求自由与未知的人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画鼓阗阗咽”中的“阗阗”指什么? A. 画的声音
B. 嘈杂的声音
C. 低沉的声音 -
“羡他下峡者”中,诗人对下峡者的态度是?
A. 羡慕
B. 嫉妒
C. 无所谓 -
诗中所提到的“青天”象征了什么?
A. 绝望
B. 希望与光明
C. 自然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望庐山瀑布》——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与《峡中杂诗其二》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前者更侧重于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悟,而后者则强调探索与归属之间的矛盾。
- 《望庐山瀑布》同样体现了对自然的崇敬,然而其意象更加集中于瀑布的壮观,表现出一种震撼的美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