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都门送司马员外逸客孙员外佺北征》
时间: 2025-01-10 22:06: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日都门送司马员外逸客孙员外佺北征
作者:沈佺期 〔唐代〕
二庭追虏骑,六月动周师。
庙略天人授,军麾相国持。
复言征二妙,才命重当时。
画省连征橐,横门共别词。
云迎出塞马,风卷度河旗。
计日方夷寇,旋闻杕杜诗。
白话文翻译
在盛夏的都城里,送别司马员外与孙员外北征的壮志。
二庭中追赶敌骑,六月的征伐像周朝的军队一样浩荡。
庙堂的策略由天人所授,军中的指挥由相国掌握。
再次提到出征的两位妙才,其才能和命运在当时显得尤为重要。
画省中准备行囊,门口共道别的言辞。
云彩迎送出征的骏马,风卷起渡河的旗帜。
预计很快就能平定敌寇,转眼间就听到杜甫的诗声。
注释
- 二庭:指的是宫廷的两个庭院,象征权力中心。
- 虏骑:指敌人骑兵。
- 周师:指周朝的军队,象征强大的军力。
- 庙略:指国家的谋略和计划。
- 军麾:指军队的指挥。
- 复言:再次提及。
- 征二妙:指两位才能出众的人。
- 画省:准备行囊的地方。
- 云迎:比喻送别的场景。
- 杕杜诗:杜甫的诗,意指时局动荡时文人志士的反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佺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友人的关怀及对时局的思考,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朝的盛世,国家在对外战争和内政之间寻求平衡。诗中表达了对即将出征的友人的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军事和文人之间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切。开头两句描绘了追击敌人的紧迫和军队的壮丽场景,营造出一种激昂向上的气氛。接着,诗人提到了庙堂的谋略和军队的指挥者,显示出诗人在关注战争的同时也不忘对国家未来的思考。此外,诗中提及的“征二妙”和“画省连征橐”则体现了对即将出征者的高度期待与祝福,表现了对人才的珍惜。最后几句通过“云迎出塞马”和“风卷度河旗”的描绘,将送别的场景与战争的气氛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壮丽的画面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壮志凌云的气概,又有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令人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二庭追虏骑:在皇宫的两庭中,追击敌军的骑兵,形象地表现出当时的动荡局势。
- 六月动周师:在炎热的六月,仿佛像周朝的军队一样出征,表现出战争的紧迫感。
- 庙略天人授:国家的谋略是由天意所授,显示出对军事指挥的重视。
- 军麾相国持:军队的指挥权掌握在权臣手中,反映出政治与军事的交织。
- 复言征二妙:再次提到即将出征的两位杰出人才,强调人才的重要性。
- 画省连征橐:准备行囊,传达出即将出征的忙碌情景。
- 横门共别词:在门口共同道别,展现出离别的情感。
- 云迎出塞马:云彩在迎送出征的马,描绘出送别的壮丽场面。
- 风卷度河旗:风卷起渡河的旗帜,象征即将出征的决心。
- 计日方夷寇:预计很快就能平定敌人,表达了对胜利的期待。
- 旋闻杕杜诗:转眼就能听到杜甫的诗,表达对文人精神的敬重。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 比喻:将出征比作周朝的军队,增强了历史感和气势。
- 排比:通过相似的句式,增强了诗的气势和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线,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友人的深切祝福,体现了诗人对人才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虏骑:象征敌人和战争的威胁。
- 庙略:象征国家的治理和智慧。
- 云迎:象征送别的情景,融合了自然与人情。
- 军麾:象征军事力量与权力的集中。
- 杕杜诗:象征文人的志向和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二庭”指的是哪里?
- A. 皇宫的两个庭院
- B. 城市的两个广场
- C. 军营的两个营地
- D. 学校的两个操场
-
“云迎出塞马”中的“云迎”是什么意思?
- A. 云彩在送别
- B. 云彩在遮挡
- C. 云彩在飞舞
- D. 云彩在聚集
-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叙述个人感情
- B. 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国家的关心
- C. 描绘自然风光
- D. 讲述历史故事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豪情壮志和对未来的期待,但更多地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豪放的气概。
- 杜甫的《春望》:在战乱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大系》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