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州萧司兵谒兄还赴洛成礼》

时间: 2025-01-10 22:12:46

棠棣日光辉,高襟应序归。

来成鸿雁聚,去作凤凰飞。

细草承轻传,惊花惨别衣。

灞亭春有酒,岐路惜芬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棠棣日光辉,高襟应序归。
来成鸿雁聚,去作凤凰飞。
细草承轻传,惊花惨别衣。
灞亭春有酒,岐路惜芬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的美丽景象与离别之情。诗的开头提到棠棣花在阳光下的辉煌,表达归来的喜悦。接着用鸿雁和凤凰的比喻,展现朋友相聚与离去的情感。细草轻柔地传递着离愁,惊动了花朵,象征着别离的痛楚。最后提到灞亭的美酒与岐路上的香气,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惜别之情。

注释:

  • 棠棣:指的是一种花,象征着友谊和离别。
  • 高襟:高远的胸襟,表达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 鸿雁聚:鸿雁聚集,象征朋友的相聚。
  • 凤凰飞:凤凰象征着高贵、自由,代表离去的朋友。
  • 细草承轻传:细草轻轻传递着离愁。
  • 惊花:花被惊动,暗示别离的突然和无奈。
  • 灞亭:指的是灞河边的亭子,是聚会的地方。
  • 岐路:指分岔的道路,象征离别的方向。

典故解析:

  • 鸿雁:在中国文学中,鸿雁常常象征亲友间的相聚与离别,因其迁徙的特性,常用来表达思念之情。
  • 凤凰:在古代神话中,凤凰是吉祥的象征,寓意着高洁与不凡,也常常用于形容贵人或杰出的人物。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沈佺期(约生于710年,卒于785年),字景仁,号希声,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见长,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诗人可能因朋友离去而感慨,借景抒情,表达对友情的珍视与惜别之情。

诗歌鉴赏:

《洛州萧司兵谒兄还赴洛成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美好,同时又透出浓浓的离愁。诗的开头“棠棣日光辉”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明亮的氛围,给人以愉悦的感受。然而,诗中“来成鸿雁聚,去作凤凰飞”则迅速转向对离别的感慨,鸿雁的聚集与凤凰的飞去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相聚与离散的无奈。接下来的“细草承轻传,惊花惨别衣”则通过细草与花的意象进一步深化情感,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与不舍。最后两句“灞亭春有酒,岐路惜芬菲”则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分开的渴望,营造出了一种温柔而伤感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离别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棠棣日光辉:描写春天的阳光下,棠棣花的美丽,象征着友谊的光辉。
    2. 高襟应序归:表达了诗人心胸开阔,乐于归来。
    3. 来成鸿雁聚:用鸿雁象征朋友的相聚,温暖而亲切。
    4. 去作凤凰飞:用凤凰象征离去的高贵与自由,暗示离别的无奈。
    5. 细草承轻传:细草承载着轻盈的情感,传递着离愁。
    6. 惊花惨别衣:花被惊动,象征别离带来的伤感。
    7. 灞亭春有酒:描绘灞河亭子的春天,酒中寄托着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8. 岐路惜芬菲:面对分岔的路,惜别之情愈发浓厚。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朋友的聚散比作鸿雁与凤凰,生动形象。
    • 拟人:细草与花被赋予了情感,使自然与人情交织。
    • 对仗: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感慨,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与美好回忆,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棠棣:象征友谊与相聚,寄托着美好的祝愿。
  • 鸿雁:代表友人的相聚,寓意着思念与离别。
  • 凤凰:象征高贵与自由,暗示离去的无奈。
  • 细草:细腻、柔和,传递离愁别绪。
  • :惊动的花象征着离别的突然与悲伤。
  • 灞亭:聚会的场所,象征美好时光的留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棠棣日光辉”中的“棠棣”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树
    B. 一种花
    C. 一种鸟
    D. 一种酒

  2. 诗中提到的“鸿雁”象征着什么? A. 离别
    B. 相聚
    C. 悲伤
    D. 忘却

  3. “灞亭春有酒”中的“酒”象征着什么? A. 忘忧
    B. 忍耐
    C. 欢聚
    D. 伤感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同样表现友谊与离别的主题。
  • 《春望》 by 杜甫: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对国家的思念与感伤。

诗词对比

  • 《送友人》《洛州萧司兵谒兄还赴洛成礼》
    • 两首诗都表达了友情的珍视与离别的伤感,但《送友人》更侧重于离愁的直接表达,而《洛州萧司兵谒兄还赴洛成礼》则通过自然景象渗透出离愁的细腻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