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波词》

时间: 2025-01-10 22:29:46

回波尔时佺期,流向岭外生归。

身名已蒙齿录,袍笏未复牙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回波尔时佺期,流向岭外生归。身名已蒙齿录,袍笏未复牙绯。

白话文翻译:

在那段时间里,我的名字如同回波一般被传扬,流向山岭之外,归向故乡。我的身名已经被列入了官吏的名册,但我的官袍和权杖却不再是红色绣花的了。

注释:

  1. 回波:比喻声响的回荡,暗指名声的传扬。
  2. :山岭,这里指代遥远的地方。
  3. 齿录:指官吏的名册,表示被人认同或记载。
  4. 袍笏:袍子和权杖,象征官位和权力。
  5. 牙绯:红色刺绣,原指官员的服饰,后引申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典故解析:

在唐代,官员的名册是选拔和任用官员的重要依据,诗中提到的“齿录”即表示作者曾经拥有的地位。唐代的政治环境复杂,许多诗人都通过诗歌表达对权利、名声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佺期,字希逸,唐代著名诗人,生平经历丰富,官至中书侍郎。他的诗风以清丽见称,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沈佺期的晚年,反映了他对过往荣华的回忆及对现状的感慨。诗人可能经历了权力的起伏,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与思考。

诗歌鉴赏:

《回波词》通过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沈佺期对自身处境的思考。诗中以“回波”开头,形象地表达了名声的流转与虚幻,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流向岭外生归”,则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身名已蒙齿录”一句,展现了作者曾经的荣耀与如今的失落,反映出一种无奈与淡然。最后一句“袍笏未复牙绯”,不仅道出了他对权力的放弃,也反映了对生活的清醒态度。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揭示了人们在名利与时间面前的脆弱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回波尔时佺期:回波象征着声名,暗指自己曾经的风光。
  2. 流向岭外生归:声名远扬,归向故乡,表达对过往的追忆与情感寄托。
  3. 身名已蒙齿录:自己已被记载于官吏名册,表明曾经的荣耀。
  4. 袍笏未复牙绯:官袍和权杖已不再,象征权力的丧失与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过去的荣华与现状的冷清,凸显出时间的流逝。
  • 象征:袍笏象征权力,回波象征名声,使用生动的意象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权力与名声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状的冷静认知,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回波:象征名声与时间的流逝,隐喻人们对过往的怀念。
  2. 岭外:象征遥远与归属,表现了对故土的思乡之情。
  3. 袍笏:象征权力与地位,反映了人们对名利的追求与最终的放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齿录”指的是?

    • A. 诗集
    • B. 官吏名册
    • C. 文学作品
  2. 填空题:诗中“袍笏未复牙绯”表达了对__的放弃。

  3. 判断题:沈佺期在诗中表达了对名利的执着。 (对/错)

答案:

  1. B
  2. 权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沈佺期与李白在对名利的看法上有相似之处,李白在《将进酒》中表现出的豪迈与沈佺期的淡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沈佺期的生平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