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楼月·芳菲歇》

时间: 2025-01-10 22:04:19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

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秦楼月·芳菲歇
作者:向子諲 〔宋代〕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
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白话文翻译:

春花已然凋零,故乡的景象在眼前变得模糊,心中倍感伤痛。
这种伤痛是多么深切啊,无边的烟水和无尽的山色让人更加心碎。
更难以忍受的是又逢龙节,眼泪已经流尽,心中只剩下无尽的悲鸣。
悲鸣的声音伴随着子规的啼叫,清晨的风中,残月依旧挂在天边。

注释:

  • 芳菲:指春天的花草,代表生机与美好。
  • 目断:目光所及的地方模糊不清,形容对故乡的思念和伤感。
  • 乾龙节:指农历的龙节,通常是指端午节,是古代祭龙的节日。
  • 子规:指杜鹃鸟,古人常用其啼叫声来表达相思与悲伤。
  • 晓风残月:清晨的风和残存的月亮,象征着孤独与凄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向子諲,宋代词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词作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词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事之感,常带有淡淡的忧伤与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秦楼月·芳菲歇》写于春末夏初,正值万物复苏、花开花谢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内心的伤感与对故乡的思念。社会背景中,诗人可能面临离乡、孤独等情境,激发了其创作的冲动。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芳菲歇”开篇,立刻设定了一个凋零、伤感的基调。春天的花草已经凋谢,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的逝去。接着,诗人用“故园目断”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词中“伤心切”反复出现,强调了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无边的烟水和无穷的山色,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广袤,却与诗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可堪更近乾龙节”,诗人自问自答,似乎在对比节日的欢乐与自己内心的悲戚,眼泪流尽,心中无以复加的悲伤,只能空啼血,这种情感直击人心。最后一句“晓风残月”更是将孤独与凄凉的氛围推向高潮,清晨的风中带着温凉,残月挂在天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整首词在情感的抒发上极为细腻,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同时也折射出一种无奈的人生哲学,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芳菲歇:春花凋谢,暗示着美好的事物已不复存在。
  2. 故园目断伤心切:对故乡的思念与失落感。
  3. 无边烟水,无穷山色:描绘自然景物的辽阔,反衬内心的孤独。
  4. 可堪更近乾龙节:节日的欢乐与自身的悲伤形成对比。
  5. 眼中泪尽空啼血:无泪可流的悲哀,内心的痛苦化为啼哭。
  6. 子规声外,晓风残月:象征性的意象,表达孤独与凄凉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结合,增强了意象的表现力。
  • 对仗:如“晓风残月”形成对称,提升了词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景物与内心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全词围绕对故乡的思念、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展开,情感真挚而深沉,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菲: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机,承载着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烟水:象征着迷蒙的思绪与无尽的思念,反映出诗人的孤独感。
  • 子规:常用来象征相思与悲伤,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晓风残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孤寂的意境,给人以深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芳菲歇”中的“芳菲”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叶子
    B. 春天的花草
    C. 夏天的阳光
    D. 冬天的雪

  2. 诗中“子规声外,晓风残月”意在表达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孤独与伤感
    C. 希望与期待
    D. 愤怒与不满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故乡与往昔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现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向子諲《秦楼月·芳菲歇》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表达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后者则通过细腻的情感表现女词人的柔情与忧伤。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词学研究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