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弱冠相知早,中年不见多。
生涯在王事,客鬓各蹉跎。
良守初分岳,嘉声即润河。
还从汉阙下,倾耳听中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友谊的感慨。年轻时结识的好友少之又少,中年时却更是难得相见。人生在朝廷的事务中忙碌,白发渐生都显得苍老。年轻时曾有良好的志向,而如今的美好声望也如同江河般清润。最终,还是要从汉朝的阙门下,倾耳去聆听那和谐的声音。
注释:
-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即成年的象征。
- 相知:彼此了解、认识的朋友。
- 王事:指官场的事务。
- 客鬓:指白发,形容人的衰老。
- 良守:美好的志向或理想。
- 初分岳:指初次分开时的情景。
- 嘉声:美好的名声。
- 润河:形容声望如水一般滋润广阔。
- 汉阙:指汉朝的宫阙,象征朝廷或权力中心。
- 倾耳听中和:倾耳倾听和谐之声,意指追求和谐与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佺期(约650年-约712年),字怀民,号澄江,唐代诗人。沈佺期的诗风清新,语言流畅,善于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本诗写作于沈佺期的中年时期,正值官场生涯之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晰的情感线索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前两句以“弱冠相知早,中年不见多”开篇,直接引入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年轻时结交朋友的难得与中年后朋友间的疏远。这一对比揭示出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接下来的“生涯在王事,客鬓各蹉跎”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情感,王事的忙碌让人无暇顾及友谊,白发的生长成为岁月流逝的标志,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随后,提到“良守初分岳,嘉声即润河”,在回忆年轻时的理想和美好声望时,产生了一种对过去的怀念与向往,似乎在提醒自己要珍惜当下的每一个时刻。
最后一句“还从汉阙下,倾耳听中和”则引入了更为宏大的历史背景,象征着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和渴望。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传达出对友情、理想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弱冠相知早:年轻时结识的朋友少,强调了早期的友谊之珍贵。
- 中年不见多:随着时间推移,中年时期反而难得相见,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生涯在王事:繁忙的官场生活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
- 客鬓各蹉跎:白发的生长象征着岁月的无情,感叹人生的蹉跎。
- 良守初分岳:美好的理想和情怀,虽然仍在心中,却难以实现。
- 嘉声即润河:美好的声望如流水般滋润,象征着理想在现实中的淡化。
- 还从汉阙下:提到汉朝,暗示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
- 倾耳听中和:渴望听到和谐的声音,表达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年轻时与中年时的朋友关系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象征:白发象征岁月,汉阙象征历史与权力,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 比喻:将声望比作江河,形象生动,传达出理想的流逝与变迁。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时间流逝、友情的珍贵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和谐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弱冠:象征青春与理想的开始。
- 王事:代表繁忙的官场生活,象征现实的压力。
- 客鬓: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衰老。
- 良守:象征理想与追求。
- 嘉声:象征声望与成就,传达对美好名声的渴望。
- 汉阙:象征历史与权力,增强诗歌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弱冠”指的是多大年龄?
- A. 十八岁
- B. 二十岁
- C. 三十岁
- D. 四十岁
-
诗中提到的“王事”指的是什么?
- A. 家庭事务
- B. 官场事务
- C. 个人生活
- D. 社交活动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希望
- C. 对现实的无奈
- D. 对和谐的渴望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沈佺期的《饯高唐州询》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沈佺期的诗侧重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而杜甫的作品则更加强调兄弟间的深情厚谊,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