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扬州 其三》

时间: 2025-01-11 01:50:51

怅怅乾坤靡所之,平山风露夜何其。

翁翁岂有甘心事,何故高楼鼓角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至扬州 其三
文天祥 〔宋代〕
怅怅乾坤靡所之,平山风露夜何其。
翁翁岂有甘心事,何故高楼鼓角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迷茫与无奈。他感叹天地之间无处归属,平静的山间夜晚却显得如此寂寥。老人们难道没有自己的心愿吗?为何高楼之上仍然传来悲伤的鼓角声?

注释:

  • 怅怅:形容心情忧伤、失落的样子。
  • 乾坤:指天地、宇宙。
  • 靡所之:无处可去、无处依托。
  • 翁翁:指老年人。
  • 甘心事:指心甘情愿做的事情,或希望达成的愿望。
  • 高楼:指高高的建筑物,象征着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 鼓角:古代战斗中用的乐器,象征着战争和悲伤。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其中“高楼鼓角”可联想到古代战乱与离别的哀伤,反映了文天祥身处动乱年代的内心挣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廷圭,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抗元斗争中表现出色,因坚持抗敌而遭受屈辱和囚禁,最终英勇就义。文天祥的诗风沉郁悲壮,充满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末年,国家危亡之际,文天祥在艰难困苦中写下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故国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至扬州 其三》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作,文天祥通过对夜晚风露的描绘,营造了一种苍凉的氛围,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头“怅怅乾坤靡所之”直接点出了诗人对现实的迷茫,甚至有种无处安放的感觉。接着的“平山风露夜何其”则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挣扎之间的对比,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最后两句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老年人的同情与对理想破灭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展示了文天祥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伟大情怀与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怅怅乾坤靡所之:表达了诗人对天地间的迷失感,心中充满了惆怅。
  • 平山风露夜何其:描绘了夜晚的自然景象,平静之中却包含着无限的哀伤。
  • 翁翁岂有甘心事:质疑老年人是否有心愿,反映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 何故高楼鼓角悲:表达了对高楼之上悲伤乐音的困惑,象征着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的结构相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翁翁”一词,赋予老年人以情感,使其更具人性化。
  • 象征:高楼与鼓角象征着理想与悲哀,深刻体现了诗人的复杂心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个人理想的思索,情感基调悲壮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乾坤:象征天地,反映宏大的宇宙观。
  • 平山:代表自然的宁静,体现诗人心中的孤独。
  • 高楼:象征人们的追求与理想,但也暗示着无法实现的悲哀。
  • 鼓角:象征战争与悲伤,增强了诗的悲情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怅怅"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忍耐
    • D. 愤怒
  3. 诗中提到的“高楼”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理想与追求
    • C. 自然
    • D. 家庭

答案:

  1. B. 宋代
  2. B. 忧伤
  3. B. 理想与追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文天祥的《至扬州 其三》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前者更注重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而后者则侧重于对历史的感慨与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意象与表达方式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文天祥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