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渡画河余玉斧,
祁山破贼只纶巾。
圣贤深意谁能会,
满径桃梅又看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大渡河的美丽景色和祁山的英勇事迹,借由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大渡河的风光如同用玉斧雕刻而成,祁山的战斗则是以纶巾为标志。而在这深奥的圣贤之道中,谁能真正理解呢?最后,满地的桃花和梅花映衬着人们的生活。
注释
- 大渡:指大渡河,位于中国四川,是著名的河流。
- 画河:形容河流如同画卷般美丽。
- 玉斧:象征工艺精良,指自然景观的美好。
- 祁山:指祁连山,古代战斗的重要地点。
- 纶巾:古代士人所戴的头巾,象征清高和正义。
- 圣贤:指有智慧和高尚品德的人。
- 桃梅:指桃花和梅花,春天盛开的花,象征美好与生命。
典故解析
- 大渡河与祁山:大渡河在历史上是许多战役的发生地,而祁山则是古代战争的重要战略高地,象征着英勇和斗争。
- 圣贤:古代圣贤的思想和智慧常常被后人所传颂,诗中提到的“圣贤深意”可以理解为对这些智慧的追求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生卒年不详),字梦熊,号惭愧,宋代诗人,知名于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常以山水、人物为题材,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大渡河和祁山为背景,展现了自然美和历史沉重感的交融。开头的“大渡画河余玉斧”,描绘了大渡河的壮丽,将自然的美与艺术的精湛相结合,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而“祁山破贼只纶巾”,则将焦点转向历史和人类的勇敢,纶巾作为古代士人的象征,暗示了战斗的正义感。最后两句“圣贤深意谁能会,满径桃梅又看人”,则引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提醒人们在追求智慧和理想的同时,也要关注周围的生活与自然。这种由外而内的表现手法,使得整个诗作既有景,又有人,既有历史感,又有现实的温度,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渡画河余玉斧:描绘大渡河的美丽,像是用玉斧雕刻而成,突出自然景观的壮丽。
- 祁山破贼只纶巾:提及祁山的战斗,以纶巾象征士人的清高,体现英勇与正义。
- 圣贤深意谁能会:思考圣贤的深刻道理,感叹能理解这些深意的人少之又少。
- 满径桃梅又看人:春天的桃花与梅花盛开,映衬着人们的生活,带来生机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大渡河比作画,突出其美丽。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纶巾象征士人精神,桃梅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自然美与人类历史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深刻哲理的思考,呼唤人们在追求智慧的同时,也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渡河:象征壮丽的自然景观,寓意人生的宽广。
- 纶巾:象征士人的清高与勇敢,体现正义与理想。
- 桃梅:象征生命的美好与希望,体现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大渡河的美丽被比作什么? A. 玉斧
B. 画
C. 纶巾
D. 桃梅 -
诗中提到的“纶巾”象征什么? A. 自然
B. 战斗
C. 清高与正义
D. 桃梅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的怀念
B. 对人生的思考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人们的批评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比较洪咨夔的《同孙子直和李参政东园韵十绝》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洪诗更侧重于历史与人生的思考,而王诗则强调了高远的志向与豪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