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宝应道中
作者: 文天祥 〔宋代〕
天阔抟南雁,淮途长北驱。
甘棠成传舍,细柳作康衢。
田海随时变,山河往日殊。
征袍共衮绣,夜壁一灯孤。
白话文翻译:
在辽阔的天空中,南飞的大雁聚集在一起;
在淮河的旅途中,北风驱赶着它们。
甘棠树成了旅客的栖息地,细柳成了通往安宁的道路。
田野和海洋随着时光不断变化,山河的面貌也与往日不同。
征战的袍子上刺绣着美丽的图案,
夜晚的墙壁上只有一盏孤灯照耀。
注释:
- 抟南雁:抟,即聚集,南雁泛指南飞的大雁。
- 淮途:指沿淮河的道路。
- 甘棠:一种树木,此处指代旅途中的栖息地。
- 康衢:指安宁的道路。
- 田海随时变:田地和海洋随着时间而改变,暗示世事无常。
- 征袍共衮绣:征战的衣服上有华美的绣品,表现出诗人的身份与经历。
- 夜壁一灯孤:夜晚的墙壁上只有一盏孤灯,象征孤独和思乡之情。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旅途的艰辛,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变迁的感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因坚决抗元而闻名。其作品多表现忠诚与对国家的忧虑。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文天祥南宋灭亡前夕,诗人流亡在外,心中充满对家国的思念与忧愁,表现了他在动荡时局中的无奈与坚持。
诗歌鉴赏:
《宝应道中》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文天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的开头,辽阔的天空和南飞的大雁象征着诗人心中的自由与渴望,但随之而来的北风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压迫。接着,甘棠和细柳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温暖的栖息之所,但同时也隐含着对平静生活的渴望。田海的变化和山河的不同,则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力感,突显了诗人对时代的深刻思考。最后,征袍上的华美与孤灯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诗人在战斗与孤独之间的挣扎,传达了深沉的家国情怀与个人的孤独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天阔抟南雁:天边广阔,南飞的雁群在空中聚集,隐喻诗人对自由的向往。
- 淮途长北驱:沿着淮河的长途旅程,北风将他们驱赶,暗示旅途的艰辛与困苦。
- 甘棠成传舍:甘棠树成为旅客的栖身之地,表达了对温暖归宿的向往。
- 细柳作康衢:细柳形成通往安宁的道路,象征着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 田海随时变:田地和海洋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反映历史的无常。
- 山河往日殊:山河的面貌与往日不同,感慨岁月的变迁。
- 征袍共衮绣:征战的衣袍上绣着华美,显示出诗人身份的矛盾。
- 夜壁一灯孤:夜晚墙壁上只有一盏孤灯,象征着孤独和思乡之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天阔比喻广阔的胸怀与心境。
- 对仗:如“甘棠成传舍,细柳作康衢”,表现工整之美。
-
主题思想:全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家国的忠诚与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意象分析:
- 南雁:象征自由与希望,也暗含对故土的思念。
- 甘棠:象征温暖的归宿与安宁的生活。
- 细柳:象征柔和与安静,暗示对平静生活的渴求。
- 夜灯:象征孤独与思考,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雁”象征什么?
- A. 自由与希望
- B. 战争与痛苦
- C. 旅行的疲惫
- D. 家乡的美丽
-
“田海随时变”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田野与海洋的美丽
- B. 时间的变化与无常
- C. 生活的惬意
- D. 自然的规律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诗词对比:可以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比较,均表达对家国的思念与忧虑,但风格与情感基调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文天祥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