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赣州第六十七
原文展示:
崆峒杀气黑,洒血暗郊坰。
哀笳晓幽咽,石壁断空青。
白话文翻译:
崆峒山上杀气弥漫,鲜血洒落在幽暗的郊野。
哀怨的笳声在清晨中低声诉说,石壁映衬着空中的青色。
注释:
- 崆峒:崆峒山,位于今甘肃省,是道教名山,象征着险恶的环境。
- 杀气:指战争带来的恐怖气氛。
- 洒血:流血,暗指战斗的残酷。
- 哀笳:笳,古代乐器,这里用“哀笳”表示悲伤的音乐。
- 幽咽:低声哭泣,突出悲伤的情绪。
- 石壁:山石的形状,暗示大自然的冷酷。
典故解析:
崆峒山常被用作象征险恶、艰难的环境。在历史上,崆峒与战争、悲剧相关,诗人通过对崆峒的描写,传达出战乱带来的痛苦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廷亮,号宋瑞,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以忠诚和勇敢著称,曾多次反抗蒙古入侵。其作品常表达出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对亡国的悲痛。
创作背景:
《赣州第六十七》写于南宋灭亡前夕,文天祥身处战乱之中,目睹了国家的沦陷和人民的苦难,因此诗作中充满了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故国的哀悼。
诗歌鉴赏:
《赣州第六十七》通过对崆峒的景象描绘,传达出深沉的历史悲剧感。诗中“杀气黑”的描述,令人感受到战争带来的阴暗和恐惧,仿佛在暗示着无尽的厄运与压迫。诗人用“洒血”这一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词汇,进一步加深了战争的惨烈与无情。在这种氛围中,“哀笳晓幽咽”则传达出一种凄凉的音乐,犹如在诉说着战士们未能实现的理想与渴望,凝聚着浓厚的悲伤与失落感。最后一句“石壁断空青”则暗示着面对无情的自然和历史,个体的渺小与无助。
整首诗在气氛上渗透着一种绝望,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沉重思考,也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反省。文天祥将自身的情感与历史的沉重结合在一起,以诗歌的形式呼唤人们对历史的警醒和对未来的思考。诗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正义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崆峒杀气黑:描绘崆峒山的阴暗气氛,暗示战争的阴影笼罩。
- 洒血暗郊坰:鲜血洒落在幽暗的郊外,突显战争的惨烈与悲哀。
- 哀笳晓幽咽:悲伤的笳声在清晨中低吟,传达出对战斗的哀痛。
- 石壁断空青:石壁耸立,映衬着苍穹,象征着历史的无情和个体的渺小。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崆峒的描写,暗喻了战争的残酷。
- 对仗:上下句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哀笳”、“洒血”等意象,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的渴望,表达了文天祥内心的痛苦和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体现出他坚定的爱国情怀和对正义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崆峒:象征险恶与压迫的环境。
- 杀气:代表战争的恐怖与惨烈。
- 洒血:暗示生命的流逝与牺牲。
- 哀笳:传达悲伤的情感与历史的哀痛。
- 石壁:象征历史的无情与个体的渺小。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悲壮的历史画面,彰显出诗人对国家的深切忧虑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崆峒”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道教名山
B. 战场
C. 皇宫
D. 村庄 -
诗中“洒血”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喜悦
B. 战争的惨烈
C. 日常生活
D. 自然景色 -
诗人通过“哀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庆
B. 悲伤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文天祥的《赣州第六十七》更侧重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战争的控诉,而李白则多表现出豪放与奋发向上的情感。两者在意象和情感基调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诗人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文天祥诗文全集》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