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放生池追怀江公民表谏议池盖公所创也》
时间: 2025-01-27 03:26: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钓台先生谏大夫,建中初元起江湖,是是非非玉座侧,身可死徙志不渝。烟汀月岛二十载,白发短藏菰蒲。晚蒙湔洗得一障,上奏犹自称粗疏。此公造处直奇特,竺乾先生分半席。九州看如掌中果,天不遣为吁可惜!径归歛手筑陂池,也活龟鱼论万亿。骨冷桐山唤不闻,停车怅望春波碧。
白话文翻译:
钓台的先生谏劝大夫,建中初年的时候开始在江湖上活动。关于是非的议论环绕在玉座旁边,他虽可为死而迁志,始终不变。烟雾缭绕的汀洲和月光下的小岛,已经二十年,白发却只能藏在菰蒲之中。晚年蒙受清洗的机会,我上奏时仍自称粗疏。这位公的创造之处真是奇特,竺乾先生也仅能分得半席。看九州就像掌中之物,天不让我为此感到可惜!我径直回去,收手筑起池塘,也为了活着的龟鱼谈论万亿的事情。骨冷的桐山无人呼唤,停下车怅望春波碧绿。
注释:
- 钓台:指作诗人所处的地方或特定环境,象征隐居。
- 谏大夫:指古代官职,负责谏言和劝诫。
- 建中初元:指某个历史时期,具体时间需结合历史背景。
- 玉座:象征权力和地位。
- 菰蒲:一种水生植物,常生长于池塘,暗示隐逸和老年。
- 竺乾:可能指古代某位名士或隐士。
- 万亿:指庞大的数量,此处可能是象征意义。
- 春波碧:形容春季的湖水清澈碧绿,象征美好的自然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陷和个人的失意,作品内容多反映了忧国忧民的情怀,风格豪放而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陆游晚年,表达了他对江湖生活的回忆与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陆游对钓台和江湖生活的追忆为主线,展现了他对理想和现实的思考。诗中抒发了他对人生无常、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坚持不懈。开头部分提到的“钓台先生谏大夫”,通过引入钓台的意象,设定了隐逸与世隔绝的氛围。从“是是非非玉座侧”可以看出,他对权力中心的冷漠和对是非的无奈,表现了他不愿参与权力斗争的态度。而“烟汀月岛二十载”则反映了他在江湖中度过的岁月,充满了对自然美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思索。
随着诗的深入,陆游对岁月的流逝和个人理想的坚守愈加明显:“晚蒙湔洗得一障,上奏犹自称粗疏。”即使在晚年,他依旧不忘为国上奏,显示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担当。整首诗通过自然和人生的对比,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令人感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钓台先生谏大夫:钓台的隐士谏劝大夫,暗示隐士与官场的关系。
- 建中初元起江湖:在建中初年开始了江湖的生活,体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是是非非玉座侧:权力中心的纷争,暗示诗人对权力的冷漠。
- 身可死徙志不渝:即使面临死亡也不改变志向,表现诗人的坚定。
- 烟汀月岛二十载:二十年的江湖生活,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白发短藏菰蒲:白发掩藏在水生植物中,象征隐逸的生活与衰老的无奈。
- 晚蒙湔洗得一障:晚年受到清洗的机会,表明他对政治的参与意愿。
- 此公造处直奇特:对另一位隐士的赞美,表明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 九州看如掌中果:形象地表达对国家的关注和掌握,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 天不遣为吁可惜:感慨上天不让自己实现理想,表现深切的无奈。
- 径归歛手筑陂池:回到自己的池塘,表达隐居生活的理想。
- 也活龟鱼论万亿:即使是龟鱼也能探讨万亿的事情,象征着对生命的珍视。
- 骨冷桐山唤不闻:对过往岁月的追忆,表达了孤独和对自然的思考。
- 停车怅望春波碧:停下车来凝望春水,表达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九州比作掌中果,强调对国家的掌控感。
- 拟人:春波碧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白发短藏菰蒲”,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陆游对理想的坚持、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通过对生活的回忆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与理想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钓台:象征隐逸、自由与宁静的生活。
- 江湖:体现了诗人的理想生活和对世俗的超脱。
- 白发: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龟鱼:象征生命的珍贵与对万物的思考。
- 春波碧:代表美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生命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钓台”象征什么?
- A. 官场生活
- B. 隐逸生活
- C. 战争
- D. 商业活动
-
“九州看如掌中果”中“掌中果”用来比喻什么?
- A. 家庭
- B. 国家
- C. 财富
- D. 自然
-
诗中“白发短藏菰蒲”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自豪
- B. 悲伤
- C. 愤怒
- D. 幸福
答案:
- B. 隐逸生活
- B. 国家
- B. 悲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对比,陆游的诗更加关注个体的隐逸与对自然的热爱,而杜甫则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都有对人生的感慨,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陆游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