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津别意送萧四泉》

时间: 2025-01-11 08:41:50

卫水秋空霁,仙郎别棹移。

悬知西土慰,应动滑台思。

仗剑宁辞酒,临岐且赋诗。

晋云犹未远,倾耳听鸣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卫水秋空霁,仙郎别棹移。
悬知西土慰,应动滑台思。
仗剑宁辞酒,临岐且赋诗。
晋云犹未远,倾耳听鸣丝。

白话文翻译

卫水的秋天,天空晴朗,仙人般的友人正划着小船离去。
我知道你在西方的心情会有所慰藉,想必会勾起对滑台的思念。
手握宝剑,我宁愿不饮酒,临别之际还要赋诗一首。
晋国的云彩尚未消散,我倾耳倾听那悠扬的丝竹乐声。

注释

  • 卫水:指卫河,是中国北方一条重要的河流。
  • 仙郎:指如仙人般的朋友,形容其气质超凡。
  • 滑台:古代著名的滑台,是指滑台山,象征着美好的景色和情感的寄托。
  • 仗剑:手持宝剑,象征豪情和勇气。
  • 临岐:临近分离的时刻。
  • 晋云:指的是晋国的云彩,暗示着故土的思念。
  • 鸣丝:指乐器的声音,表现出音乐的悠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任环,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独特的个性受到后世的推崇。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常常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任环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通过描绘秋水和离别时刻的情景,渗透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卫津别意送萧四泉》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首联“卫水秋空霁”,开篇便交代了时间和地点,描绘出一幅清新明朗的秋日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接下来的“仙郎别棹移”,则通过比喻将友人形象化,增添了离别的悲伤。

诗中“悬知西土慰,应动滑台思”,表达了对朋友心情的理解与关怀,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的情感在“仗剑宁辞酒,临岐且赋诗”中达到高潮,面对别离,他宁愿饮酒作诗,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表现出一种豪情和洒脱。最后一句“晋云犹未远,倾耳听鸣丝”则将离别与音乐结合,营造出一种既伤感又美好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友谊的永恒。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情感上则由静到动,有着深刻的哲理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任环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底和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卫水秋空霁:描绘秋天的卫水,天气清澈明朗,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仙郎别棹移:友人如仙人般,正划船离去,暗示着诗人对其的赞美和依依不舍。
    • 悬知西土慰:诗人对友人的心情表示理解,知道他在西方会得到一定的安慰。
    • 应动滑台思:提到滑台,暗示故乡的美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仗剑宁辞酒:面对别离,诗人宁愿不饮酒,选择用诗歌来寄托情感。
    • 临岐且赋诗:在分别的时刻仍然赋诗,体现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
    • 晋云犹未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晋国的云彩象征着自己的根。
    • 倾耳听鸣丝:倾听乐声,增加了离别的情感氛围。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人比作“仙郎”,表现其超凡气质。
    • 对仗:如“仗剑宁辞酒,临岐且赋诗”,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卫水、秋空)和人文情感(友人、离别)交织,形成丰富的诗意。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表达了对友人的珍视与不舍,以及对故乡的怀念,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深情厚谊。

意象分析

  • 卫水:象征着故乡的美好与亲切。
  • 秋空:代表着宁静与清冷,暗示着离别的时节。
  • 仙郎:象征着理想中的朋友,体现出诗人对友人的崇敬与怀念。
  • 滑台:隐喻美好回忆的地方,承载着对故乡的情感。
  • 鸣丝:代表着音乐,表达了情感的共鸣与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卫水秋空霁”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诗中提到的“仙郎”指的是?

    • A. 一位普通朋友
    • B. 诗人的兄弟
    • C. 一位如仙人般的朋友
    • D. 诗人的师父
  3. 诗人选择在离别时赋诗而非饮酒,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对酒的热爱
    • B. 对文学的执着与对友人的深情
    • C. 对离别的不在乎
    •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 杜甫《赠花卿》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但其侧重点在于壮志未酬的豪情。
  • 李白《送友人》:与任环的诗相似,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祝福,但李白的情感更为奔放和豪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任环研究》
  • 《古代送别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