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时间: 2025-01-11 11:00: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我生不辰,逢此百罹,况乎乱离。
奈恶因缘到,不夫不主,被擒捉去,为妾为妻。
父母公姑,弟兄姊妹,流落不知东与西。
心中事,把家书写下,分付伊谁。
越人北向燕支。回首望雁峰天一涯。
奈翠鬟云软,笠儿怎带,柳腰春细,马性难骑。
缺月疏桐,淡烟衰草,对此如何不泪垂。
君知否,我生於何处,死亦魂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与哀伤。作者感慨自己生不逢时,经历了许多磨难和离乱。命运的恶缘将他捕捉,使他沦为他人之妾或妻,父母、兄弟姐妹也四散流离,失去联系。心中所思所念,写下家书,却无处寄托。越人向北走去,回首只见雁峰,天涯远望。面对柔软的翠鬟和细柳,心中感到无奈;在缺月和稀疏的桐树下,面对淡烟衰草,怎能不悲泪如雨。你可知道,我生于何处,死后又归何方。
注释:
- 不辰:生于不好的时机。
- 百罹:经历了许多苦难。
- 恶因缘:不好的因缘。
- 不夫不主:无人依靠。
- 流落不知东与西:家人四散,失去联系。
- 分付伊谁:寄托给谁。
- 雁峰:指高山,象征遥远的地方。
- 翠鬟:指女子的头饰,象征女性的柔美。
- 柳腰春细:形容春天柳枝的柔美和纤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氏,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对命运的感慨与对亲人的思念。其作品多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 turbulent years 的背景下,诗人经历了家庭的破碎与社会的动荡,深感人生无常与命运的捉弄。
诗歌鉴赏:
《沁园春》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哀伤。诗的开头以“我生不辰,逢此百罹”引出全篇,直接表达了生不逢时的无奈。接着,诗人细腻地描绘了家庭的破碎与亲人的流离,让人感受到那种深切的孤独与失落。诗中“奈恶因缘到,不夫不主”,揭示了在动荡时代,个人命运常常被他人所左右,无法自主。随后,作者描绘了自然景象,以“缺月疏桐,淡烟衰草”表达自己的悲苦心情,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最后一问“君知否,我生于何处,死亦魂归”则让人思索生命的意义与归宿,展现了对存在的深刻反思。这首诗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又有对社会的控诉,深具文学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生不辰:表达了对生不逢时的感慨。
- 逢此百罹:经历了诸多磨难。
- 奈恶因缘到:不幸的因缘降临。
- 不夫不主:无依无靠的状态。
- 父母公姑,弟兄姊妹:提及家人,增强了孤独感。
- 流落不知东与西:家庭成员失散,方向不明。
- 心中事,把家书写下:对家人的思念,试图通过文字寄托情感。
- 分付伊谁:无处寄托的无奈。
- 越人北向燕支:越人象征着故乡。
- 回首望雁峰天一涯:远望高山,感叹距离。
- 翠鬟云软,笠儿怎带:柔美的女子形象,却感到无奈。
- 柳腰春细,马性难骑: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无常形成对比。
- 缺月疏桐,淡烟衰草:自然的凋敝与个人情感的呼应。
- 对此如何不泪垂:情感的强烈对比,悲伤的情绪。
- 君知否,我生於何处,死亦魂归:深刻的生命思考,寄托对归宿的渴望。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翠鬟云软”形象的描绘出女性的柔美,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家庭的思念,反映出作者在动荡时代中的内心挣扎与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雁峰:象征遥远的故乡与思念之情。
- 翠鬟:代表美好而又无奈的爱。
- 柳腰春细:象征青春与生命的脆弱。
- 缺月疏桐:自然景象中隐含的孤独与凋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我生不辰”是指什么? A. 生于好时光
B. 生于不好的时光
C. 生于平常时光
D. 生于伟大时光 -
诗人对家庭的感情表现在哪些方面? A. 亲情的温暖
B. 家庭的破碎与流离
C. 家庭的富裕
D. 家庭的团圆 -
“君知否,我生於何处”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自己的财富
B. 自己的命运与归宿
C. 自己的朋友
D. 自己的工作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展现了对命运与家庭的思考。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表达了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词对比: 可以将《沁园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后者同样表达了个人情感的孤独与对往事的怀念,但更加注重女性的柔情与细腻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