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厚与胥氏妇来奠其姑》

时间: 2025-01-26 03:00:52

双裾来此室,恸器拜灵床。

魂衣想髣髴,薄酒湛其觞。

含悽抚孤稚,拭泪问平常。

我生都无如,仰看燕在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裾来此室,恸器拜灵床。
魂衣想髣髴,薄酒湛其觞。
含悽抚孤稚,拭泪问平常。
我生都无如,仰看燕在梁。

白话文翻译

两袖飘飘来到这个房间,
悲痛的器具在灵床上恭敬地拜祭。
魂衣仿佛在眼前浮现,
薄酒盛在杯中,静静地倒入。
含着悲伤抚摸着孤儿,
拭去眼泪询问平日的安好。
我这一生都无可比拟,
只能仰望那燕子在横梁上飞翔。

注释

  • 双裾:指古代女性服饰的宽大衣袖,象征身份与庄重。
  • 恸器:指祭祀时所用的悲痛器具,以表达哀思。
  • 灵床:指安放遗体的床,表示对逝者的尊重。
  • 魂衣:死者的衣服,象征亡者的灵魂。
  • :深沉,形容酒液的颜色或状态。
  • 孤稚:指孤儿,失去父母的孩子。
  • 燕在梁:燕子在横梁上,象征生机与希望。

典故解析

本诗通过“燕在梁”来表达对生命的思考,燕子是春天的象征,寓意着新生与希望。诗中提到的灵床、魂衣等元素则反映了对逝者的哀悼。整首诗蕴含着对生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常态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松溪,宋代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梅尧臣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亲人离世的哀痛与对生命的思考。此时的梅尧臣可能经历了亲友的离世,因而对生死有了更深的感悟。

诗歌鉴赏

《师厚与胥氏妇来奠其姑》是梅尧臣在悼念一位逝去的亲人时所作的诗。诗的开头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哀悼的场景,双袖飘飘的女子,恸器在灵床前的恭敬,传达出一种沉重而庄严的气氛。接下来,通过“魂衣想髣髴”一句,诗人引入了亡者的形象,令读者感受到逝者的存在依然在心头萦绕。

诗中提到的“薄酒湛其觞”,不仅是对亡者的祭奠,更体现了生者对生活的思考。随着悲伤的加深,诗人转向对孤儿的抚摸与关切,展现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生命延续的关注。最后一句“我生都无如,仰看燕在梁”,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燕子在梁上自由飞翔,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尽管生活充满苦难,但依然要向阳而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人们在生死面前的无奈与思索,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希望与坚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双裾来此室”:描绘了一位女性来到这个房间,暗示她的身份和哀悼的庄重。
    • “恸器拜灵床”:使用悲痛的器具向灵床拜祭,体现出对逝者的尊重与悼念。
    • “魂衣想髣髴”:魂衣的意象引发对亡者的深切怀念。
    • “薄酒湛其觞”:祭奠时以薄酒敬奉亡者,表现出对逝去的追思。
    • “含悽抚孤稚”:表现出对孤儿的怜悯,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拭泪问平常”:抚慰孤儿时的温情,展现出人性中的关怀。
    • “我生都无如”:表达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 “仰看燕在梁”: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延续,尽管哀痛依旧存在。
  •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魂衣”)、拟人(如对孤儿的抚摸)、对仗(如“恸器拜灵床”和“薄酒湛其觞”)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死的感悟与思考,表现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命存在的珍惜。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双裾:象征着身份和庄重,特别是在哀悼场合。
    • 灵床:代表逝者的安息之处,具有强烈的悲悼氛围。
    • 魂衣:象征亡者的存在,直击人心的思念。
    • 薄酒:祭奠的象征,体现对逝者的尊敬。
    • 燕子:象征自由与希望,暗示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恸器”是指什么? A. 喜庆的器具
    B. 悲痛的器具
    C. 游戏的器具
    D. 生活的器具

  2. “仰看燕在梁”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逝者的思念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未来的希望
    D. 对亲情的怀念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比较梅尧臣的《师厚与胥氏妇来奠其姑》和杜甫的《春望》,两首诗均涉及生死与哀痛,但梅尧臣更为细腻,杜甫则更为宏观。梅尧臣关注个体情感,杜甫则关注社会变迁与人间苦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梅尧臣研究》
  • 《古典诗词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