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玉汝舟中见怀》

时间: 2024-09-19 22:02:16

遥闻出舟望,始爱川原广。

春冰未破时,旋拉寒篙响。

鸣雁似相随,远日聊一仰。

能知状物工,把笔独见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和玉汝舟中见怀
梅尧臣 〔宋代〕

遥闻出舟望,始爱川原广。
春冰未破时,旋拉寒篙响。
鸣雁似相随,远日聊一仰。
能知状物工,把笔独见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舟中远望川原的情景。远远地听到船划水的声音,开始喜爱这辽阔的水面与原野。春天的冰还未融化,船桨划动时发出清脆的声响。鸣叫的雁似乎在伴随着我,远远抬头仰望着阳光。能懂得描绘景物的技巧,便是把笔墨独自想象描绘。

注释

  • 遥闻:远远听到。
  • 出舟:出发划船。
  • 川原广:指河流和原野的广阔。
  • 春冰未破时:春天时冰尚未融化。
  • 旋拉寒篙响:旋转着拉动寒冷的船桨,发出声音。
  • 鸣雁似相随:叫声的雁似乎在随行。
  • 远日聊一仰:远处的太阳,我偶尔仰望。
  • 能知状物工:能够理解描写事物的技巧。
  • 把笔独见想:用笔墨独自进行想象和描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德润,号青溪,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真挚,擅长咏物抒怀,常被视为“南宋初期田园诗的开创者”。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梅尧臣出行游览时,船上见自然景色而生感慨,用以表达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其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舟中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索。开篇的“遥闻出舟望,始爱川原广,”展示了诗人从船中远眺的视角,既有对自然广阔美景的赞叹,也暗含了对远方的向往。接着“春冰未破时,旋拉寒篙响,”则描绘了春天将至,冰雪未融,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

“鸣雁似相随,远日聊一仰,”中通过鸣雁的叫声,增添了诗意的生动感,而“远日聊一仰”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最后几句“能知状物工,把笔独见想”则可以看作是对自我艺术创作的反思与自信,强调了诗人对于观察和表达自然的能力。

整首诗在意象上通过“舟”、“雁”、“川原”等元素形成了一个和谐的自然画面,诗人以独特的视角与细腻的情感,传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遥闻出舟望:远远地听到船划水的声音,暗示距离和期待。
  • 始爱川原广:初次看到广阔的川原,表达了惊喜与赞美之情。
  • 春冰未破时:春天来临,冰雪还没有融化,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旋拉寒篙响:船桨划动发出清脆的声音,体现了动静结合的美感。
  • 鸣雁似相随:鸣叫的雁声仿佛伴随在身边,增强了诗的动态感。
  • 远日聊一仰:抬头仰望远方的太阳,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与思考。
  • 能知状物工:强调诗人对描绘自然的理解与技巧。
  • 把笔独见想:表达了诗人独自构思与创作的能力。

修辞手法

  • 比喻:“鸣雁似相随”用拟人手法,赋予雁以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遥闻出舟望,始爱川原广”,工整的对仗使诗更加和谐。
  • 意象:春天、冰、船、雁等意象交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行走与探索,代表人生的旅程。
  • 川原:象征自然的广阔与生命的丰富。
  • 春冰:象征新生与希望,春天的到来意味着生命的复苏。
  • 鸣雁:象征自由与陪伴,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冰未破时”暗示了什么?

    • A. 冬天
    • B. 春天
    • C. 夏天
  2. 诗人“能知状物工”指的是他的什么能力?

    • A. 观察能力
    • B. 写作能力
    • C. 画画能力
  3. “鸣雁似相随”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孤独
    • B. 自由
    • C. 陪伴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 王维《山居秋暝》: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细腻描绘,情感更为深沉。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的生平与作品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