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尉邵少卿挽词二首》

时间: 2025-01-11 05:05:11

买得吴门宅,归来自种花。

春风未歌彻,东岱已魂赊。

昔作千年调,今为一日嗟。

人将镌美德,磨石取江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卫尉邵少卿挽词二首 梅尧臣

买得吴门宅,归来自种花。 春风未歌彻,东岱已魂赊。 昔作千年调,今为一日嗟。 人将镌美德,磨石取江沙。

白话文翻译

买下吴门的宅院,回家后自己种花。 春风还未完全吹拂,东岱山的魂魄却已经远去。 往昔曾作千年佳曲,如今只为一日叹息。 人们将美德铭刻,磨石取江边的沙。

注释

字词注释:

  • 吴门:指的是今江苏省无锡市一带,以其美丽的山水著称。
  • 春风: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 东岱:指的是东海的岱山,象征着远去的生命。
  • 千年调:指的是长久以来的美好旋律或声名。
  • 一日:指的是短暂的时间,强调人生的无常。
  • 镌美德:指的是人们对美好品德的铭刻与追求。
  • 磨石取江沙:比喻追求美德的艰辛与不易。

典故解析:

  • 吴门宅:与梅尧臣的实际生活背景有关,他在吴门居住并从事诗歌创作。
  • 魂赊: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感慨,常常在古诗中用来指代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德润,号青溪,宋代著名诗人,与陆游、苏轼等人齐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表达个人情感与哲思。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的感受。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梅尧臣晚年,表达了他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不仅有对自己的反思,也有对社会名利的批判,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个人价值和道德的追求。

诗歌鉴赏

《卫尉邵少卿挽词二首》是一首充满感伤的挽歌,整体上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诗的开头“买得吴门宅,归来自种花”,展现了诗人安静的生活状态,似乎在追求一种田园的宁静与淡泊。然而,随后的“春风未歌彻,东岱已魂赊”则乍然转入失落与惋惜,春风未能完全吹拂,象征着未实现的愿望,而东岱的“魂赊”则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逝去,令人感到心痛。

“昔作千年调,今为一日嗟”,这句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辉煌的追忆和对当下短暂生命的叹息,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人将镌美德,磨石取江沙”,则以“磨石取江沙”的比喻,揭示了追求美德的艰辛与不易,强调了人生价值的实现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宁静到失落,再到对美德的追求,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买得吴门宅,归来自种花。

    • 表达诗人选择隐居生活,回归自然,渴望宁静与和谐的心情。
  2. 春风未歌彻,东岱已魂赊。

    • 春风尚未全面到来,象征着希望未能实现;而东岱的魂魄却已远去,暗指生命的流逝。
  3. 昔作千年调,今为一日嗟。

    • 过去的美好事物如同千年的乐曲,而如今只是短暂的一声叹息,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
  4. 人将镌美德,磨石取江沙。

    • 追求美德如同在石头上刻字,艰难而漫长,而磨取江沙则暗示了成就之路的艰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磨石取江沙”,将追求美德比作艰难的磨砺过程,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句子有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歌唱的特征,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反思,探讨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德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个人生活和社会价值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门宅:象征着归隐与宁静的理想生活。
  • 春风:代表着希望与生命的复苏。
  • 东岱:象征着逝去的生命与无法挽回的过去。
  • 千年调:代表着美好与辉煌的记忆。
  • 美德:人们追求的崇高品质,象征着道德与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项是诗中提到的地方? A. 长安
    B. 吴门
    C. 洛阳
    D. 杭州

  2. 诗人对“春风”的态度是? A. 积极向上的
    B. 充满忧伤的
    C. 无所谓的
    D. 轻松愉快的

  3. “昔作千年调,今为一日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往的怀念与叹息
    C. 对现状的满足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诗词对比:

  • 比较梅尧臣的《卫尉邵少卿挽词二首》和陶渊明的《饮酒》:
    • 两者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梅尧臣更加强调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享受当下的宁静与乐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梅尧臣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古典诗词的美学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