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时间: 2025-01-11 05:54:59

是谁唱东风昨夜,月正圆时。

秋正凉时。

红楼蓦地忽逢伊。

一从见后■哀■,醒也思思。

梦也思思。

半年心事有谁知。

意思解释

采桑子

作者: 康有为 〔清代〕

原文展示:

是谁唱东风昨夜,月正圆时。秋正凉时。红楼蓦地忽逢伊。一从见后哀,醒也思思。梦也思思。半年心事有谁知。

白话文翻译:

是谁在昨夜的东风中歌唱,正当月亮圆满的时候。此时正是秋天的凉爽。我在红楼中忽然遇见了她。从第一次见面后就感到悲哀,醒来时思念她,梦中也思念她。半年以来我的心事又有谁能知道呢?

注释:

  • 东风:春风,象征温暖、柔和的气息。
  • 月正圆时:指中秋时节,象征团圆。
  • 红楼:典型的女子住处,代表着红颜知己。
  • 蓦地:突然,意外的意思。
  • :悲伤,忧愁的情感。
  • 思思:思念之情,反复思念。
  • 心事:内心的忧虑和思念。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东风”和“月正圆”都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月圆象征团圆与思念,东风则常用来描绘春天的气息和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康有为(1858-1927),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倡导变法自强,维护国家的现代化。他的诗歌多有爱国情怀,风格苍劲有力,常以个人情感反映历史与社会的变迁。

创作背景:

《采桑子》创作于康有为的维新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国家危难之际,诗人通过对个人情感的抒发,隐喻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情感交织。

诗歌鉴赏:

《采桑子》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词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心中爱人的思念之情。诗的开头通过“东风”和“月正圆”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忧伤的气氛,暗示着秋天的来临和人们内心的孤寂。随后,通过“红楼蓦地忽逢伊”的描写,表现了与爱人相遇的瞬间的惊喜与喜悦,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深深的哀愁。一方面,诗人在醒来时和梦中都在思念着她,反映出他内心的纠结和无奈;另一方面,“半年心事有谁知”则流露出一种无人与之分享的孤独感。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恰如其分地传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表现了深挚而又悲怆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是谁唱东风昨夜,月正圆时:引入情境,设问引起读者兴趣,描绘出温柔的夜晚与圆月的美好。
  2. 秋正凉时:指明时节,暗示内心的凉意与孤寂。
  3. 红楼蓦地忽逢伊:描绘出一见钟情的美好瞬间。
  4. 一从见后哀,醒也思思,梦也思思:表现思念的痛苦与深刻,强调了情感的反复与纠缠。
  5. 半年心事有谁知:抒发心中秘密与孤独,感叹无人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东风”与“月”比喻情感的温柔与惆怅。
  • 对仗:如“醒也思思,梦也思思”,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增强情感表达。
  • 排比:通过重复“思思”,加深思念的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月圆和红楼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爱人的深情思念与内心的孤独,反映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纠葛。

意象分析:

  • 东风:象征温暖与柔情,暗示初恋的甜美。
  • 月亮:象征团圆、思念与孤独,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 红楼:暗示女性的美丽与诗人的思念对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月正圆时”象征什么? A. 失落 B. 团圆 C. 忧伤
  2. “半年心事有谁知”表明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快乐 C. 自信
  3. 诗中“东风”主要用来表达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温暖 C. 夏天的炎热

答案:

  1. B. 团圆
  2. A. 孤独
  3. B. 春天的温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同样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但她的表达方式更为细腻与柔和,而康有为的《采桑子》则更为直接与强烈,体现了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风格的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康有为与清末维新运动》
  • 《古诗词入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