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放怀
何在田 〔清代〕
三年羁病绝冠缨,此日家山眼力明。
历遍世缘粗识道,耻从诗句得知名。
溪留鸂鶒能消毒,庭植冬青却爱晴。
石鼎竹炉无一事,雕胡如掌露华盈。
白话文翻译
经过三年因病而不得不舍弃官职的羁绊,今天我在家乡的眼前感到格外清晰明亮。
历经世间的种种缘分,我粗略地认识了道理,觉得从诗句中获得名声是可耻的。
溪水边停留的鸳鸯可以消除毒气,庭院里的冬青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石鼎和竹炉之间没有一件事情,只有雕刻的胡须像掌心中的露水那样晶莹剔透。
注释
- 羁病:羁绊与疾病的结合,指因病而不得自由。
- 冠缨:指官职的象征。
- 世缘:世间的缘分与关系。
- 耻从:感到羞耻于依赖。
- 鸳鸯:指能在溪水中栖息的水鸟,象征和谐。
- 冬青:常绿植物,象征生命力。
- 石鼎、竹炉:古代烹饪器具,象征闲适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在田(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生于江南,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表达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因病羁留于家之际,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与沉淀,作者对生活、自然及自身的处境有了更深的理解,表达了对名利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放怀》是何在田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表达了诗人经历疾病后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诗的前两句通过“羁病绝冠缨”道出诗人因病离开官场的无奈,而“此日家山眼力明”则展现了在病痛后的宁静与清晰,暗示着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接下来的两句“历遍世缘粗识道,耻从诗句得知名”,表达了对名利的不屑,强调了真正的智慧与道理并非来自于书本或他人的名言,而是源于自身的经历与感悟。
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诗人运用了“溪留鸳鸯能消毒,庭植冬青却爱晴”,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坚韧,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自然的向往。而结尾“石鼎竹炉无一事,雕胡如掌露华盈”则传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展现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追求,犹如一幅恬静的山水画。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清晰的意象、深刻的哲理,展示了诗人对生命的理解与自然的热爱,体现了清代诗人追求高远精神境界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年羁病绝冠缨:经历了三年的疾病,诗人不得不放弃了官职的羁绊。
- 此日家山眼力明:如今回到家乡,眼前的景象格外清晰明亮,心中豁然开朗。
- 历遍世缘粗识道:经历了世间的种种缘分,诗人对道理有了粗略的认识。
- 耻从诗句得知名:他认为从古诗句中获得名声是可耻的,强调个人经历的重要性。
- 溪留鸳鸯能消毒:溪水中的鸳鸯象征着自然的和谐,能消去尘世的烦恼。
- 庭植冬青却爱晴:庭院中种植的冬青在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象征着对生活的热爱。
- 石鼎竹炉无一事:石鼎与竹炉之间没有杂事,表明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雕胡如掌露华盈:雕刻的胡须如同掌心中的露水,晶莹剔透,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雕刻的胡须比作掌心的露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宁静与清新。
- 对仗:如“溪留鸳鸯”与“庭植冬青”,形成了和谐的对称美。
- 意象: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鸳鸯、冬青、石鼎等,构成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名利的淡然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诗人追求简单生活的理想,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对人生真谛的领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羁病:象征着自由与束缚的对立,反映了人的内心挣扎。
- 鸳鸯:象征和谐与美好,代表了自然的纯粹。
- 冬青:象征生命与坚韧,表现了生生不息的自然力量。
- 石鼎与竹炉:象征简朴生活,表现了对繁华的超然态度。
- 露华:象征清新与纯净,传达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何在田的《放怀》是哪一代的作品?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清代
-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羁病”主要指什么?
- A. 暴风雨
- B. 疾病与束缚
- C. 诗句
- D. 官职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 A. 追求名利
- B. 崇尚简单与自然
- C. 盲目追逐
- D. 忧虑重重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饮酒》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饮酒》(陶渊明)与《放怀》在主题上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但陶渊明更强调隐逸的生活方式,而何在田则在反思后表达了对名利的淡然态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何在田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美: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