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杂咏 师子林十二咏 小飞虹》

时间: 2025-01-11 11:40:59

初看卧波影,应恐雨崇朝。

过涧寻师去,端如度石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看卧波影,应恐雨崇朝。
过涧寻师去,端如度石桥。

白话文翻译:

初次看到水面上波光粼粼的影子,应该是担心雨水在早晨来的时候会更加急促。
经过山涧寻求师父的指引,仿佛就像走过一座石桥一样。

注释:

  • 卧波影:水面上的波纹影子,形容水的状态。
  • :担心,害怕。
  • 崇朝:指清晨,可能有降雨来临。
  • 过涧:穿过山涧,形容行走的过程。
  • 寻师:寻找老师或向师傅请教。
  • 端如:就像,仿佛。
  • 度石桥:渡过石桥,形容行走的轻松与顺利。

典故解析:

诗中“过涧寻师去”暗示了求学的过程与艰辛,古代文人往往通过山水的游历来寻求知识与智慧,表现出一种对师长的尊敬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487年-1539年),字若愚,号季鹰,明代著名的诗人,代表着明代初期的文学风格。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以山水为题材,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姑苏杂咏》是高启在江南游历时写作的一组诗作,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这首诗描绘了水面和山涧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师长的敬仰。开头“初看卧波影”,水面波光粼粼的景象引人入胜,仿佛让人感受到一份宁静与悠然。但随之而来的“应恐雨崇朝”,则暗示了自然的变化无常,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忧虑和对天气的敏感。接下来的“过涧寻师去”,不仅展示了诗人行走的过程,还隐喻了求知的旅途,寻求智慧的艰辛与乐趣。而“端如度石桥”则将这份旅途的轻松与顺利呈现出来,给人以希望与光明的感觉。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与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初看卧波影:描绘了初见水面波光的美丽景象,表现诗人细腻的观察力。
  • 应恐雨崇朝:通过对天气的描绘,传达了对未来可能变化的忧虑。
  • 过涧寻师去: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求,表明诗人正在努力追寻智慧。
  • 端如度石桥:将寻师的过程比作轻松的过桥,寓意追求知识的顺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寻求师长的过程比作“度石桥”,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知识的追寻,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卧波影:象征着宁静与美好,表现了自然的魅力。
  • 雨崇朝:象征着变化与不安,暗示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 石桥:象征着通向智慧与知识的道路,体现了求知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初看卧波影”中的“卧波”指的是什么? A. 水面波纹
    B. 山峦
    C. 云彩

  2. “过涧寻师去”中“寻师”的意思是? A. 寻找朋友
    B. 寻找知识与智慧
    C. 寻找财富

  3.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绘
    B. 对师长的敬仰与求知的渴望
    C. 对雨水的恐惧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高启的《小飞虹》与王维的《鹿柴》同为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高启的诗更侧重于行走过程中的思考与情感,而王维则通过静谧的自然景象表现出一种禅意和内心的宁静。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艺术追求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