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花桥怀古 其一》

时间: 2025-01-27 03:58:39

霸业繁华事已空,江山如旧画图中。

仙城日月留秦照,珠海云霞忆汉风。

渔艇棹歌归柳绿,野田烟景葬桃红。

美人千古香魂在,粉腻随花出渚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霸业繁华事已空,江山如旧画图中。
仙城日月留秦照,珠海云霞忆汉风。
渔艇棹歌归柳绿,野田烟景葬桃红。
美人千古香魂在,粉腻随花出渚东。

白话文翻译:

霸业的繁华已经消逝,江山依旧如同画中景象。
仙城的日月照耀着秦朝的辉煌,珠海的云霞让我想起汉代的风韵。
渔船轻轻划过,歌声伴随着归来的柳绿,田野的烟景埋葬了桃花的红艳。
美人千古的香魂依然存在,细腻的粉色随花飘出水边东岸。

注释:

  • 霸业:指权势的事业,往往与统治者的成就相关。
  • 繁华事:繁荣的事情,指昔日的辉煌。
  • 仙城:指理想中的美好城市或传说中的神仙之地。
  • 珠海:可能指海洋的美丽景象,象征富饶。
  • 棹歌:划船时的歌声,表现一种悠闲的生活。
  • 香魂:指美人的灵魂和香气,表达对美的怀念。
  • 粉腻:形容美人的肌肤细腻如粉。

典故解析:

  • 秦照:指秦朝的辉煌,代表强盛的国家。
  • 汉风:指汉代文化的影响与风韵,代表古代的繁荣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世潮,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感情。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明代,正值历史变迁之际,诗人通过对往昔繁华的追忆,抒发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流花桥怀古 其一》是一首充满怀古情绪的诗,诗人通过对历史的追忆,表达了对过往繁华的思考与感慨。首句“霸业繁华事已空”,以直接的语气揭示了历史的无常和曾经的辉煌已成往事。接下来的“江山如旧画图中”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将现今的景象与过去的辉煌画面相联系,既有怀旧之情,也有对现实的深刻体悟。

诗中的“仙城日月留秦照,珠海云霞忆汉风”两句,分别提及秦汉两代,展示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和对美好记忆的追寻。

后面的意象,如“渔艇棹歌归柳绿,野田烟景葬桃红”,则通过典雅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面,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最后两句“美人千古香魂在,粉腻随花出渚东”更是将对美的追忆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哲思,展现了诗人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霸业繁华事已空”:历史的辉煌已然消逝,表现出对往昔的哀伤。
    • “江山如旧画图中”:现实依旧如画,寓意历史的沉淀与美好。
    • “仙城日月留秦照”:秦朝的辉煌如同光辉日月,永存于记忆中。
    • “珠海云霞忆汉风”:汉代的风韵如云霞般美丽,令人怀念。
    • “渔艇棹歌归柳绿”:渔船归来,伴着柳树的绿色,渲染了生活的宁静。
    • “野田烟景葬桃红”:田野的烟雾笼罩着桃花,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美好记忆的埋藏。
    • “美人千古香魂在”:美人的灵魂和香气依然存在,传达对美的永恒追求。
    • “粉腻随花出渚东”:细腻的肌肤如花般绽放,展现了对美的赞美。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山如旧画图中”,用画图比喻现实的静谧美。
    • 拟人:如“棹歌”赋予渔船生动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添了韵律美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怀古的情怀,表达了历史的无常与美的永恒。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与对现实的思考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霸业:象征权力与成就,承载着历史的兴衰。
  • 江山:代表国家与风景,表现出历史的厚重。
  • 渔艇:象征宁静与生活的简单美好。
  • 美人:象征着美丽与爱情,传达对美的永恒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霸业繁华”指的是哪个时代的辉煌?
    A. 秦朝
    B. 汉朝
    C. 明朝
    D. 隋朝

  2. “渔艇棹歌归柳绿”中的“柳绿”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宁静
    C. 夏天的热烈
    D. 冬天的寒冷

  3. 诗中提到的“美人千古香魂在”,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的遗憾
    B. 对美的向往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流花桥怀古 其一》与李白的《静夜思》在表达怀古情怀上有相似之处。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物引发对往昔的思考,但《流花桥怀古 其一》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感,而《静夜思》则更偏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艺术表现与主题思想上形成对照。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相关文献与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