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南城吴子直、子常上舍兄弟社仓》
时间: 2025-01-10 22:42: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虞有宋双重华,两圣一心民一家。
绿针剌水农事起,重华愁早从此始。
黄云登场万宝秋,重华对天失却愁。
二十八年临玉座,太半光阴愁里过。
天颜忧喜丞相知,常平使者陈便宜。
倡为社仓首建溪,肝江吴札承君师。
伯霜仲雪发尔私,支奇雹魃手莫施。
活几侲子几冻黎,诏子又孙孙又子。
个是重华圣人意,无论十世百千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有虞和宋两个朝代的繁荣,强调了两个圣人(即统治者)一心为民的情怀。诗中提到农事的兴起及其带来的忧愁,暗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秋天的黄云映衬着丰收的景象,但重华却对此心怀忧虑。经过二十八年的统治,诗人感叹光阴在忧愁中流逝。提到丞相与常平使者之间的默契,表现了政府对民生的重视。同时,倡导社仓建设,寄托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提出无论世代变迁,重华的圣人之志始终不变。
注释:
- 有虞有宋:指的是有虞氏和宋朝,象征着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或统治者。
- 重华:指的是统治者,可能是指某位皇帝。
- 绿针剌水:比喻农田的生长。
- 天颜:指天子的面容,代表国家的安危。
- 社仓:指的是粮仓,是保障民生的重要设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尤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民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需要重视农事和民生的关键时刻。诗人以其深厚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怀,表达了对民众生活的关注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浓厚的历史感和对民生的深刻洞察,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开篇提到有虞和宋两个朝代的双重华丽,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期许。通过描绘农事的兴起,诗人揭示了农业对国家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秋天丰收的季节,带出了一种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在诗中,重华的忧愁似乎贯穿始终,象征着统治者对民生的无尽关切。诗人通过“二十八年临玉座”的感慨,表现出时间的无情与责任的沉重。尽管有丞相和使者的辅佐,国家的安宁依然是情感的重心。
最后,以“无论十世百千世”的坚定信念,表达了重华的理想与愿景,展现出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有虞有宋双重华:回顾历史,强调两个朝代的繁荣。
- 两圣一心民一家:两个统治者齐心协力,期望民众和谐共处。
- 绿针剌水农事起:描写农业开始繁荣,生机勃勃的景象。
- 重华愁早从此始:统治者对未来的忧虑从此开始。
- 黄云登场万宝秋:秋季丰收,象征着国家富庶。
- 重华对天失却愁:即便丰收,统治者仍心存忧虑。
- 二十八年临玉座:回忆自己在位的时间,感叹光阴流逝。
- 太半光阴愁里过:大部分时间都在忧愁中度过。
- 天颜忧喜丞相知:天子的情绪与丞相的理解,体现政府对民生的关注。
- 常平使者陈便宜:常平使者的工作是为了民众的安康。
- 倡为社仓首建溪:提倡建立社仓,保障民生。
- 肝江吴札承君师:诗人以肝胆相照的方式表达对君主的忠诚。
- 伯霜仲雪发尔私:提到自然灾害对农民的影响。
- 支奇雹魃手莫施:希望不再遭受自然灾害。
- 活几侲子几冻黎:呼吁关注民众的生死存亡。
- 诏子又孙孙又子:强调传承与希望。
- 个是重华圣人意:重华的理想与追求。
- 无论十世百千世:强调理想的永恒不变。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比如将农事与忧愁相对照,突出社会矛盾。
- 象征:重华象征着理想的统治者,体现出诗人的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统治者对民众的关怀与责任,表现出对社会安定与繁荣的美好向往,寄托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华:象征理想的统治者。
- 农事:代表民众生活的基础。
- 黄云:象征秋收,富庶之象。
- 社仓:粮仓,保障民生的重要设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两个朝代分别是什么?
- A. 有虞和宋
- B. 唐和宋
- C. 明和清
-
诗人对统治者的态度是什么?
- A. 忽视
- B. 批评
- C. 关怀
-
诗中提到的“社仓”主要是为了保障什么?
- A. 战争物资
- B. 民众生活
- C. 文化事业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关注民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以草的生命力象征人的生死轮回,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