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滩头海智寺
平生行路敢求安,
便要求安也大难。
古寺无门更无壁,
若教半夜作春寒。
白话文翻译:
这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追求安宁的感慨。作者说自己平生走过许多路,敢于追求内心的平静,但这种追求却非常困难。古老的寺庙没有门也没有墙,若是在深夜里,竟让人感到春寒的冷意。
注释:
- 敢求安:敢于追求安宁。
- 便要求安也大难:即便是追求安宁,依然是很难的事情。
- 古寺无门更无壁:古老的寺庙没有门也没有墙,象征着一种开放与无拘束的状态。
- 若教半夜作春寒:如果在深夜时分,感到春天的寒意,表现出对孤独和冷清的感受。
典故解析:
该诗并无直接的典故,但“古寺”意象常见于禅宗文化,象征着一种超脱的境界。同时,春寒的意象也常用于描绘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诗、文、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在旅途中经过海智寺,面对古寺的景象,感慨人生的艰难与追求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人们对内心平静的追寻。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宿滩头海智寺》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诗的开头以“平生行路敢求安”引出主题,表达了对安宁的渴望。然而,接下来的“便要求安也大难”则揭示了追求安宁的艰难与困苦,这种反差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刻。接着,诗人描绘了古寺的景象,“古寺无门更无壁”,让人感到一种孤寂与无所依托的状态,仿佛在表达一种对自由与孤独的思考。最后一句“若教半夜作春寒”则通过春寒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冷清,既是对自然的感受,也是对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整首诗在意象上非常简练却富有内涵,既有对外界环境的描写,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杨万里对生命的独到理解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生行路敢求安:表达了诗人一生中对安宁的追求。
- 便要求安也大难:阐明了追求安宁的艰难。
- 古寺无门更无壁:描绘出寺庙的开放与无拘束感。
- 若教半夜作春寒:在深夜中的寒意,渗透出孤独与冷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春寒”比喻内心的孤寂。
- 对仗:诗句结构整齐,增强了节奏感。
- 象征:古寺象征着内心的追求与安宁。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追求安宁的无奈与艰难,同时也反映了孤独与冷清的情感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寺:象征超脱与宁静的场所,反映人对内心安宁的渴望。
- 春寒:象征孤独与冷清,传达出对人生艰难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认为追求安宁的难度如何? A) 很容易
B) 很困难
C) 不确定 -
“古寺无门更无壁”中的“古寺”象征着什么? A) 繁华
B) 自由与孤独
C) 安宁 -
“若教半夜作春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温暖
B) 喜悦
C) 孤独与忧伤
答案: 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山中对山》王维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宿滩头海智寺》与王维的《鹿柴》有相似的主题,都是对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描绘,但杨万里的诗更为直接地表达出对安宁的渴望与艰难,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作品解析》
- 《杨万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