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尚书二首》

时间: 2025-01-26 04:04:29

幕下多材隽,于今尽策勋。

可怜狂处士,曾揖大将军。

久戌儿郎老,新招部曲分。

此生甘寂寞,有泪湿高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李尚书二首
作者:刘克庄

幕下多材隽,于今尽策勋。
可怜狂处士,曾揖大将军。
久戌儿郎老,新招部曲分。
此生甘寂寞,有泪湿高坟。


白话文翻译:

在幕府中人才辈出,如今都已取得功勋。
可怜那位狂放的士人,曾经向大将军行礼。
在漫长的戍边岁月中,儿郎们都已老去,
新招的部队又分散了。
此生我甘愿孤独寂寞,泪水浸湿了高大的坟墓。


注释:

字词注释:

  • 幕下:指幕府,古代官府或军权中心。
  • 材隽:指优秀的人才。
  • 策勋:指获得荣耀和功绩。
  • 狂处士:指性情洒脱的士人。
  • :行礼,表示尊敬。
  • 久戌:长时间守边,戍守边疆的人。
  • 儿郎:年轻人或士兵。
  • 部曲:指部队或军队。
  • 甘寂寞:甘愿过孤独的生活。
  • 湿高坟:指泪水湿润了墓碑,表达对逝者的思念。

典故解析:

  • 李尚书:李某,可能是作者的友人或同僚,因其去世而作此诗,以示哀悼。
  • 大将军:指历史上某位有名的大将军,可能是刘克庄所尊敬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德明,号鲁直,南宋诗人,以其豪放激昂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歌多反映时代的动荡和个人的遭遇,具有鲜明的个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尚书去世之际,表达了对其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人事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挽李尚书二首》通过对李尚书生前风采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怀念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开头“幕下多材隽,于今尽策勋”,描绘出李尚书生前在官场的辉煌与成就,反映出人才辈出的时代背景。而“可怜狂处士,曾揖大将军”则展现出李尚书与大将军之间的友谊,显示出他性情的洒脱与不羁。接下来的“久戌儿郎老,新招部曲分”,则是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士兵们在漫长的戍边生活中渐渐老去,新招的部队又随之分散,这暗示了历史变迁的无情。最后一句“此生甘寂寞,有泪湿高坟”,更是将悲伤推向高潮,诗人宁愿接受孤独的命运,却也因怀念而泪流满面,湿润了高大的坟墓。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深刻,展现了刘克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幕下多材隽:在朝廷中人才济济。
  2. 于今尽策勋:如今这些人才都已获得功勋。
  3. 可怜狂处士:可怜那位性情狂放的士人。
  4. 曾揖大将军:他曾向伟大的将军行礼。
  5. 久戌儿郎老:长时间守边的年轻士兵已渐渐老去。
  6. 新招部曲分:新招的部队又分散了。
  7. 此生甘寂寞:我此生甘愿过孤独的生活。
  8. 有泪湿高坟:泪水湿润了高大的坟墓。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久戌儿郎老,新招部曲分”,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高坟”比喻对逝者的怀念和崇敬。
  • 拟人:通过“泪湿”表现感情的深沉与细腻。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追忆友人李尚书为主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对友人的怀念,展现了人生无常和孤独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幕下:象征权力和地位的场所,代表历史背景。
  • 材隽:代表出众的人才,象征时代的辉煌。
  • 高坟:象征逝者的安息,表达诗人的思念与哀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克庄的《挽李尚书二首》是为了谁而作? A. 李尚书
    B. 大将军
    C. 刘克庄自己

  2. 诗中提到“久戌儿郎老”,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年轻士兵逐渐老去
    B. 士兵们在战斗中英勇
    C. 无人再愿意守边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友人的怀念
    B. 对生活的满足
    C. 对战争的热爱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悼友人》 - 张籍
  • 《送别》 - 王维

诗词对比:

在刘克庄的《挽李尚书二首》中,诗人通过对逝者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出浓厚的个人情感。而在王维的《送别》中,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盼。两者虽然主题不同,却都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