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其三》

时间: 2025-01-11 09:52:47

夜久笙箫吹彻,更深星斗还稀。

醉拈裙带写新诗。

锁窗风露,烛灺月明时。

水调悠扬声美,幽情彼此心知。

古香烟断彩云归。

满倾蕉叶,齐唱传花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久笙箫吹彻,更深星斗还稀。
醉拈裙带写新诗。
锁窗风露,烛灺月明时。
水调悠扬声美,幽情彼此心知。
古香烟断彩云归。
满倾蕉叶,齐唱传花枝。

白话文翻译

夜深了,笙箫的声音悠扬地传来,天上的星斗也变得稀疏。醉意朦胧中,我轻拈裙带写下新诗。窗户紧锁,风露透过缝隙,烛光照耀着明亮的月光。水调悠扬动听,彼此心中的幽情相知。古香轻烟渐散,彩云归去。满倾的蕉叶上,齐声唱和着花枝的芬芳。

注释

  • 笙箫:笙和箫都是古代的乐器,常用于宴会和夜晚的音乐。
  • 醉拈裙带:指在醉意中轻拈裙带,体现了诗人的随性与灵感。
  • 锁窗风露:窗户紧锁,风和露水透过缝隙,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水调:指水调歌头,一种古典的曲调,寓意悠扬动听的音乐。
  • 古香烟断:古老的香气逐渐消散,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蕉叶:蕉叶象征着南方的风情,常与诗意的生活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长卿(生卒年不详),字子奎,号澄江,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水龙吟》是赵长卿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词,反映了当时士人生活的闲适与优雅。此时,文化繁荣,文人雅士聚集,宴饮作诗成为一种社交活动。

诗歌鉴赏

《水龙吟 其三》是一首充满了浓厚音乐感与画面感的诗词。开篇的“夜久笙箫吹彻”,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夜深人静的氛围,笙箫的乐声似乎在耳边回荡,伴随着星斗的稀疏,渗透出一种孤独而静谧的情绪。接着,诗人醉意朦胧中“拈裙带写新诗”,不仅展示了他在音乐与酒意中获得创作灵感的状态,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锁窗风露,烛灺月明时”一句,描绘了一个内室的温馨场景,锁窗带来安全感,而烛光与月光的交融则增添了生活的诗意。接下来的“水调悠扬声美,幽情彼此心知”,则在音乐中引发了情感的共鸣,进一步强化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默契。

最后几句“古香烟断彩云归,满倾蕉叶,齐唱传花枝”,则将场景推向了一个高潮,古香逐渐消散,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而蕉叶与花枝的齐唱则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机与活力,仿佛在呼唤着春天的到来。整首词在音乐、情感与自然的交融中,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久笙箫吹彻:夜深时笙箫的乐声响彻,表达了宁静夜晚的音乐氛围。
  2. 更深星斗还稀:随着夜的加深,星星逐渐变得稀疏,营造出一种孤独感。
  3. 醉拈裙带写新诗:在醉意中,诗人轻拈裙带,灵感迸发,写下新诗,表现了诗人的洒脱与创作活力。
  4. 锁窗风露,烛灺月明时:窗紧锁住,风露透入,烛光与月光结合,描绘出一种温馨的室内情景。
  5. 水调悠扬声美:水调的曲调悠扬动听,暗示诗人心情愉悦。
  6. 幽情彼此心知:情感深邃,彼此心中默契,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深情连接。
  7. 古香烟断彩云归:古老的香气渐渐消散,如彩云般飘逝,象征时光的流转。
  8. 满倾蕉叶,齐唱传花枝:蕉叶倾斜,象征着生机,齐声唱和则表现出生命的喜悦与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乐声比作“吹彻”,生动形象。
  • 拟人:将风露与心情赋予情感,使其更具人性化。
  • 对仗:如“锁窗风露,烛灺月明时”,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描绘了音乐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笙箫:象征音乐与艺术,表现文化氛围。
  • 星斗:象征孤独与静谧,营造夜晚的意境。
  • 裙带:象征女性的温柔与优雅,体现诗人的细腻情感。
  • 烛光与月光:象征温馨与宁静的氛围,增强诗意。
  • 蕉叶与花枝: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醉拈裙带”的意思是? A. 轻松自然地写诗
    B. 舞蹈时扭动裙带
    C. 喝醉后失态
    D. 轻轻拈起裙带

  2. 诗中提到的乐器有哪些? A. 琵琶
    B. 箫、笙
    C. 古筝
    D. 钹

  3. “水调悠扬声美”中,“水调”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饮料
    B. 一种曲调
    C. 一种乐器
    D. 一种舞蹈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温庭筠的《梅花落》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出女性的细腻情感,描绘夜晚的宁静与思念,具有类似的情感基调与音乐感。
  • 苏轼《水调歌头》:展现了更为壮阔的情感,通过对比表现人生的哲思,尽管主题不同,但同样运用了音乐意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