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二 月夜诸院饮酒行令》
时间: 2025-01-11 10:03: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宝篆烟消香已残。蝉娟月色浸栏干。歌喉不作寻常唱,酒令从他各自还。传杯手,莫教闲。醉红潮脸媚酡颜。相携共学骖鸾侣,却笑卢郎旧约寒。
白话文翻译
夜色朦胧,香烟渐散,余香已淡。蝉鸣与月光洒在栏杆上。歌声不再是平常的旋律,酒令随意各自应答。传杯之手,别让闲人打扰。醉意满脸,红晕如桃花般娇媚。两人相携,共同学习如同骖鸾那对,欢笑中却调侃卢郎的旧约不再温暖。
注释
- 宝篆:指香料的烟雾。
- 蝉娟:形容蝉鸣清脆动听。
- 歌喉:歌唱的声音或方式。
- 酒令:饮酒时的游戏或规矩。
- 骖鸾: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美好的伴侣。
- 卢郎:典出古诗,指代一个人名,表达旧日情谊的冷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长卿,宋代诗人,字子华,号汝庵,籍贯不详,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与人情,尤其擅长描写月夜与饮酒的场景,情感真挚,意境悠远。
创作背景
《鹧鸪天》是赵长卿在月夜与友人饮酒时所作,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与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描绘的场景及情感,体现了宋代文人雅士追求宁静、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以月夜饮酒为背景,展现了一幅清幽雅致的画面。开篇“宝篆烟消香已残”,在描绘香烟散去的静谧氛围中,隐约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接着,月色与蝉鸣交融,增添了夜晚的生动气息。整首诗通过饮酒聚会的场景,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强调了即使在欢愉的氛围中,内心仍然有些许的思索与感慨。
“歌喉不作寻常唱,酒令从他各自还”,诗人在这里表现出一种对饮酒游戏的随意态度,酒令的应答各自为主,似乎暗示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情感。随后“传杯手,莫教闲”,则表现出对外界干扰的排斥,渴望在此时此刻尽情享受。
最后两句“相携共学骖鸾侣,却笑卢郎旧约寒”,不仅表现了饮酒者之间的亲密无间,还通过“卢郎”一词,反映出对往昔友情的淡漠与惋惜。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在欢快中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展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与微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宝篆烟消香已残:香烟散去,香气已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蝉娟月色浸栏干:月光和蝉鸣交融,映照在栏杆上,增添了夜的生动。
- 歌喉不作寻常唱:歌声不再是平常的旋律,暗示了情感的深厚与特别。
- 酒令从他各自还:饮酒时的应对随意,各自表达,显示了个性。
- 传杯手,莫教闲:传递酒杯,别让闲人打扰,强调享受当下。
- 醉红潮脸媚酡颜:醉酒后脸红如桃花般娇艳,表现出饮酒的快乐。
- 相携共学骖鸾侣:两人相伴如同骖鸾,象征美好的友谊。
- 却笑卢郎旧约寒:调侃卢郎的旧约,表露对往日情谊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醉红潮脸媚酡颜”,通过比喻表现醉酒后的状态。
- 拟人:如“蝉娟”,赋予蝉鸣以人的特质,使其更生动。
- 对仗:如“传杯手,莫教闲”,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月夜饮酒时的欢愉与友谊,同时又流露出对过往情谊的思考与感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细腻观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烟:象征聚会的氛围和友情的温暖。
- 月色:象征宁静与浪漫,营造出一种理想的饮酒环境。
- 蝉鸣:代表夏夜的生机,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
- 酒杯:象征着友谊的传递与分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宝篆烟消香已残”一句主要表现什么情感?
- A. 怀念
- B. 宁静
- C. 伤感
-
“相携共学骖鸾侣”中的“骖鸾”指什么?
- A. 一种酒
- B. 一种鸟
- C. 一种乐器
-
诗中提到的“卢郎”是谁的代称?
- A. 老朋友
- B. 诗人自己
- C. 一个神话人物
答案
- B. 宁静
- B. 一种鸟
- A. 老朋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作品,表现了月夜下的思念。
- 《静夜思》:李白的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赵长卿《鹧鸪天》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均描绘了月夜的情景,但前者偏重于饮酒与友情,而后者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两者都在月夜的背景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