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前有怀》

时间: 2025-01-11 16:02:24

万物鲜华雨乍晴,春寒寂历近清明。

残芳荏苒双飞蝶,

晓睡朦胧百啭莺。

旧侣不归成独酌,故园虽在有谁耕。

悠然更起严滩恨,一宿东风蕙草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前有怀
作者:温庭筠 〔唐代〕

万物鲜华雨乍晴,
春寒寂历近清明。
残芳荏苒双飞蝶,
晓睡朦胧百啭莺。
旧侣不归成独酌,
故园虽在有谁耕。
悠然更起严滩恨,
一宿东风蕙草生。

白话文翻译

万物在春雨过后显得鲜艳而靓丽,春寒依旧,临近清明节时显得格外寂静。残存的花香渐渐消逝,双双飞舞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而舞。清晨醒来时,朦胧的梦境中传来莺鸟的百般吟唱。旧日的朋友不再归来,只能独自一人饮酒,虽然故乡就在眼前,却无人耕作。悠然起身,心中却充满了对严滩的惆怅,一夜之间,东风吹来,蕙草竟然又生长出来。

注释

  • 鲜华:鲜艳的花朵和繁华的景象。
  • 寂历:寂静而历经时间的样子。
  • 荏苒:形容时间流逝,渐渐消逝。
  • 双飞蝶:两只蝴蝶飞舞,象征美好而短暂的事物。
  • 晓睡:早晨时分还在睡觉,指清晨的懒散。
  • 独酌:一个人饮酒,表现孤独。
  • 严滩:指岸边的荒滩,象征着离别和孤独的情感。
  • 蕙草:一种美丽的草,象征生命的复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温庭筠(812年-866年),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风格而闻名。温庭筠的诗歌往往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情感丰富且富有个性。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寒食节前夕,表达了作者在春寒时节对旧友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前二日,纪念春秋时期的介之推,此时春意渐浓,万物复苏,但作者却感到一丝寒意,表达对生命流逝和友人离去的惆怅。

诗歌鉴赏

《寒食前有怀》是一首充满感伤和思考的诗作。诗人以春雨后的景象开篇,描绘出一幅万物复苏的生动画面,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春寒的寂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中的蝴蝶和莺鸟不仅仅是自然的描写,更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作者在这幅美丽的画面中,感受到的是孤独与怀旧。旧日的朋友已不再归来,故园虽近,却无人耕作,这种对人情冷暖的感受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抒发了内心的惆怅,即便东风带来了生命的复苏,心中的恨意却未能消散。这里的“严滩恨”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自己心境的反映,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深邃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物鲜华雨乍晴”:春雨过后,万物复苏,鲜花盛开,生机盎然。
  2. “春寒寂历近清明”:春寒依旧,显得格外寂静,临近清明时节,反映出时节的变化。
  3. “残芳荏苒双飞蝶”:残余的花香渐渐消逝,双飞的蝴蝶象征着短暂的美好。
  4. “晓睡朦胧百啭莺”:清晨醒来,梦境朦胧,传来鸟儿的百般歌唱,表现出早晨的宁静和美丽。
  5. “旧侣不归成独酌”:旧日的朋友不再归来,诗人只能独自饮酒,表达孤独感。
  6. “故园虽在有谁耕”:故乡在眼前,但无人耕作,反映出对故乡的无奈和失落。
  7. “悠然更起严滩恨”:即便身处悠闲之中,内心却充满了对严滩的惆怅。
  8. “一宿东风蕙草生”:一夜之间,东风来临,蕙草又生,象征生命的复苏,带来新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残芳”和“双飞蝶”比喻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 拟人:鸟儿的歌唱被赋予了“百啭”的形象,增强了情感的生动性。
  • 对仗:如“旧侣不归”与“故园虽在”,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孤独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寒时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生无常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万物鲜华: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双飞蝶:象征爱情、友谊的短暂与美丽。
  • 晓睡莺:象征宁静的晨曦与生命的歌唱。
  • 严滩:象征孤独与惆怅的情感。
  • 蕙草: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残芳荏苒”主要指什么? A. 繁花似锦
    B. 花香渐渐消逝
    C. 春雨绵绵
    D. 蝴蝶飞舞

  2. 诗中提到的“故园虽在有谁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故乡的热爱
    B. 对孤独的无奈
    C. 对春天的期待
    D. 对友人的祝福

  3. 诗中“悠然更起严滩恨”中“严滩”象征什么? A. 美丽的风景
    B. 生命的希望
    C. 孤独与惆怅
    D. 友谊的消逝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温庭筠的《寒食前有怀》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反思,而李白则侧重于借酒抒怀,表现出对自由和友谊的渴望。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诗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温庭筠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