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西洲曲》
时间: 2025-05-06 10:07: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悠悠复悠悠,昨日下西洲。
西洲风色好,遥见武昌楼。
武昌何郁郁,侬家定无匹。
小妇被流黄,登楼抚瑶瑟。
朱弦繁复轻,素手直凄清。
一弹三四解,掩抑似含情。
南楼登且望,西江广复平。
艇子摇两桨,催过石头城。
门前乌臼树,惨澹天将曙。
鹍鵊飞复还,郎随早帆去。
回头语同伴,定复负情侬。
去帆不安幅,作抵使西风。
他日相寻索,莫作西洲客。
西洲人不归,春草年年碧。
白话文翻译:
悠悠的思绪再次悠悠荡荡,昨日我来到了西洲。
西洲的风景真好,远远地就能看见武昌的楼阁。
武昌多么繁华,我的故乡定然没有比得上。
一位小妇人穿着流黄的衣裳,登上楼去抚弄瑶瑟。
瑶瑟的红弦轻盈而繁复,她的素手弹奏得清凄动人。
一曲弹奏三四个音符,声音似乎含着情感。
我登上南楼远望,西江宽广而平静。
小船摇动着两只桨,催着船只经过石头城。
门前的乌臼树,惨淡地映衬着即将破晓的天空。
鹍鵊飞来又飞去,爱人已经随着早帆离去。
我回头对同伴说,恐怕又要辜负我的情意。
离去的船帆不安稳,仿佛在抵御西风。
日后再来寻找,别再做西洲的客人。
西洲的人永远不归,春草年年依然碧绿。
注释:
- 悠悠:形容时间或心情的缓慢,常用来表达思念之情。
- 西洲:古地名,指的是长江流域,充满了诗意和情感。
- 武昌:古代的城市名,现今武汉的一部分。
- 瑶瑟:一种古代的乐器,象征着优雅和美好。
- 鹍鵊:传说中的一种大鸟,常用来象征远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温庭筠,唐代著名诗人,字飞卿,号香山居士。他以词作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幽怨情感和细腻的情景描写,作品多表现出优雅细腻的风格。
创作背景:
《西洲曲》创作于温庭筠晚年,正值唐代盛世的衰退期,诗人感受到个人情感与社会变迁的深刻影响。诗中描绘的西洲风景,实际上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西洲曲》通过对西洲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念与忧愁。开头的“悠悠复悠悠”便引出了诗人的思绪,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悠远的感伤。西洲的风景美丽,武昌楼遥望而来,更加凸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小妇人抚瑶瑟的形象,既展示了生活的优雅,也隐含着对爱情的渴望和对过去的追忆。
诗中多次提及船只与离去,反映了诗人在时光流逝中的无奈和孤独。最后一句“西洲人不归,春草年年碧”,一方面表现了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另一方面也传达出一种永恒的思念,生动地表现出“人去楼空”的凄凉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悠悠复悠悠:反复的感叹,表达思绪的绵延不绝。
- 昨日下西洲:回忆昨日的旅程,时间的流逝与怀念交织。
- 西洲风色好:对西洲自然之美的赞美。
- 遥见武昌楼:远眺武昌的楼阁,夹杂着思乡的情绪。
- 侬家定无匹:感叹自己的家乡无法与之相比。
- 小妇被流黄:描绘小妇人的衣着,流黄象征着柔美。
- 抚瑶瑟:通过抚琴的动作,展现内心深处的情感。
- 一弹三四解:音乐的意境,表达情感的细腻与含蓄。
- 南楼登且望:进一步描绘诗人登楼观景的场景。
- 艇子摇两桨:细节描写,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惨澹天将曙:描写清晨的景象,寓意新的开始与失去。
- 郎随早帆去:暗示离别的无奈与伤感。
- 定复负情侬:表达对爱情的惋惜与无助。
- 他日相寻索:对未来重逢的渴望和不安。
- 春草年年碧:最后一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恒久。
修辞手法:
- 对仗:使用对仗的句式,如“悠悠复悠悠”,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春草年年碧”喻示思念的持久。
- 拟人:用“去帆不安幅”来形象化情感的波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情感深沉且细腻。
意象分析:
- 悠悠:象征着思念和时间的流逝。
- 西洲:代表着诗人的故乡与美好的回忆。
- 瑶瑟:象征着音乐与爱情的美好。
- 船:象征着离别与旅程,暗含着对往事的追忆。
- 春草: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思念的恒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小妇”是在何处抚弄瑶瑟? A. 武昌
B. 南楼
C. 西洲 -
“西洲人不归”的意思是: A. 西洲的人都回来了
B. 西洲的人永远不再回来
C. 西洲的人只是在外游玩 -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A. 琵琶
B. 瑶瑟
C. 古筝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温庭筠的《西洲曲》相比,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感悟,但李白的风格更显豪放,情感更为奔放。温庭筠则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浓郁的情感与温婉的画面感,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
- 《温庭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