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白盖峰寺寄僧》

时间: 2025-01-11 16:02:41

山房霜气晴,一宿遂平生。

閤上见林影,月中闻涧声。

佛灯销永夜,僧磬彻寒更。

不学何居士,焚香为宦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白盖峰寺寄僧
温庭筠

山房霜气晴,一宿遂平生。
閤上见林影,月中闻涧声。
佛灯销永夜,僧磬彻寒更。
不学何居士,焚香为宦情。


白话文翻译:

在山间的房子里,霜气晴朗,我在这里住了一宿,似乎平生的烦恼都得以释然。
窗外可以看到树林的影子,月光下可以听到山涧的流水声。
佛前的灯火照亮了漫漫长夜,僧人的磬声响彻了寒冷的更替。
不愿学习那些世俗之士,只愿焚香寄情于此。


注释:

  • 霜气:指清晨时的寒霜气息。
  • 平生:指一生,常用来表达内心的宁静或释然。
  • 閤上:窗户或门口。
  • 林影:树林的影子,在月光下显得朦胧。
  • 涧声:山涧流动的水声。
  • 佛灯:佛前的灯,象征光明与启示。
  • 僧磬:僧人敲响的磬,代表修行与时光的流逝。
  • 居士:在家修行的人,指不入世俗的隐士。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焚香为宦情”可视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宗教与世俗之间的选择,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思想困惑和追求宁静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温庭筠(812年-866年),字飞卿,号清真,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词,尤其以“花间词”著称。他的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而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温庭筠晚年,正值他遭遇人生困境,心中对世俗事务的厌倦与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山寺的环境给予他灵感,使他写下这首反映内心宁静与世俗纷扰的诗。


诗歌鉴赏:

《宿白盖峰寺寄僧》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间寺院,反映了作者对清修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厌倦。开篇“山房霜气晴”以清晨的霜气作为引子,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接着描绘窗外的林影和月中的涧声,增加了诗的意境,展现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诗的后半部分集中在对佛教生活的描绘上,“佛灯销永夜”与“僧磬彻寒更”两个句子通过声音与光影的对比,突显了夜的幽静与修行的严肃。而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不屑与拒绝,选择焚香以寄托自己的情感,体现了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哲学的反省,表现出温庭筠对人生意义的探讨,是一首兼具艺术性与哲理性的佳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房霜气晴:描绘一个清新的清晨,山间的房子在霜气中显得宁静。
    • 一宿遂平生:经历一宿的宁静,诗人感到心灵的平和。
    • 閤上见林影:窗外的树林在月光下投射出影子,增添了闲适的感觉。
    • 月中闻涧声:月光下,山涧的流水声清晰可闻,营造出一种自然的和谐。
    • 佛灯销永夜:佛前的灯火在漫长的夜晚中闪烁,象征着希望与启示。
    • 僧磬彻寒更:僧人敲击的磬声穿透寒冷的夜晚,传达出时间的流逝与修行的执着。
    • 不学何居士: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不屑,选择修行而非追求名利。
    • 焚香为宦情:通过焚香来寄情于佛,表达对内心平静与清净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佛灯销”“僧磬彻”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山房、霜气、月光、涧声等自然意象交织,形成诗的整体意境。
    • 比喻:通过“焚香”象征对内心情感的寄托。
  • 主题思想:诗歌传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宁静内心的追求,体现了温庭筠对人生的哲思与对清修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霜气:象征清冷与宁静,预示内心的平和。
  • 林影:代表自然的存在与内心的和谐。
  • 涧声:象征生命的流逝与永恒的平静。
  • 佛灯:象征信仰与希望,照亮夜的黑暗。
  • 僧磬:代表修行和时间的流逝,强调修行生活的严肃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霜气”指的是什么?

    • A. 雨水
    • B. 寒霜
    • C. 风沙
  2. “焚香为宦情”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对名利的追求
    • B. 对世俗生活的拒绝
    • C. 对朋友的思念
  3. 诗中提到的“月中闻涧声”主要想表达什么?

    • A. 自然的美好
    • B. 内心的孤独
    • C. 人生的烦恼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温庭筠的《宿白盖峰寺寄僧》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描绘了月夜的宁静与内心的感悟,但李白更多表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温庭筠则更注重于对宗教与内心平和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温庭筠诗词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