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元美 其二》
时间: 2025-01-11 10:03: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元美 其二 李攀龙 〔明代〕 闻君雨雪到青州,春尽鸿书未可求。 莫问弹冠千载事,徒令把袂故人愁。 浮云万里中原色,落日孤城大海流。 自昔风尘驱傲吏,还能伏枕向清秋。
白话文翻译: 听说你冒着雨雪到了青州,春天已尽,却仍未收到你的书信。 不要问那些千年流传的往事,只会让老朋友更加忧愁。 万里浮云映照着中原的景色,落日余晖下,孤城面对着大海的波涛。 自古以来,风尘仆仆的傲吏,仍能在清秋时节安然枕卧。
注释:
- 弹冠:比喻准备出仕,典出《汉书·王吉传》。
- 把袂:握住衣袖,表示亲近,此处指老朋友。
- 中原色:指中原地区的景色。
- 傲吏:指有才干而不受世俗约束的官吏。
诗词背景: 李攀龙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其诗风清新脱俗,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时世的感慨。这首诗是寄给友人元美的,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世事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友人远行至青州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诗中“浮云万里中原色,落日孤城大海流”一句,以壮阔的自然景象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友人的挂念。诗人通过对“弹冠”和“傲吏”的提及,隐晦地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友人品格的赞赏。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 首联:通过“雨雪到青州”和“春尽鸿书未可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期盼。
- 颔联:用“弹冠”和“把袂”的典故,暗示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对世事的无奈。
- 颈联:以“浮云”和“落日”的意象,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孤寂情感。
- 尾联:通过“风尘驱傲吏”和“伏枕向清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品格的赞赏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浮云万里”比喻远方的思念。
- 对仗:如“浮云万里中原色,落日孤城大海流”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品格的赞赏。
意象分析:
- 浮云:象征着远方的思念和不确定的未来。
- 落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弹冠”一词的典故出自哪里? A. 《汉书·王吉传》 B.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C. 《后汉书·班超传》 D. 《晋书·王导传》
- 诗中“浮云万里中原色”一句中的“浮云”象征什么? A. 远方的思念 B. 不确定的未来 C. 时光的流逝 D. 人生的无常
答案: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世事的感慨。
- 王维《送别》: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
诗词对比:
- 李攀龙的《寄元美 其二》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但李诗更多地体现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而杜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
- 《李攀龙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