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

时间: 2024-09-19 21:35:56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唯馀青草王孙路,不属朱门帝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唯馀青草王孙路,不属朱门帝子家。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景色显得萧条,白日斜斜地落下,在平凉的西北方向可以看到天边。只剩下青草覆盖的王孙贵族的道路,不属于那些朱门大户的帝王之家。宛地的马群如同云彩般在汉苑中开放,秦地的士兵在二月里奔走在胡地的沙尘中。我想要用笔写下万里之外封侯的壮志,却愧疚于自己谈论经典时鬓发已斑白。

注释:

  • 春色萧条:形容春天景色不繁华,显得冷清。
  • 白日斜:太阳斜照,暗示时间的流逝。
  • 平凉: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 天涯:天边,极远的地方。
  • 青草王孙路:指古代贵族子弟常走的路,这里指荒废的道路。
  • 朱门帝子家:指皇室贵族的府邸。
  • 宛马如云:宛地(今河南南阳一带)出产的马匹众多,如同云彩。
  • 汉苑:汉朝的皇家园林。
  • 秦兵:秦地的士兵。
  • 走胡沙:在胡地(指北方边疆)的沙尘中行军。
  • 封侯笔:指有志于立功封侯的文笔。
  • 谈经鬓有华:谈论经典时,鬓发已斑白,指年岁已高。

诗词背景: 作者李攀龙是明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时世的感慨。这首诗描绘了平凉地区的荒凉景象,通过对春色的萧条和边疆的征战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渴望与对年华老去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色的萧条开篇,通过对平凉西北边疆的描绘,展现了边地的荒凉与遥远。诗中“唯馀青草王孙路,不属朱门帝子家”一句,既表达了对过往贵族生活的怀念,也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贵族的没落。后两句通过对宛马和秦兵的描写,展现了边疆的战事频繁,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结尾的“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则抒发了诗人对功名的向往与对自身老去的感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首句“春色萧条白日斜”,通过“萧条”和“斜”字,营造了一种落寞和时间流逝的感觉。
  • “平凉西北见天涯”,用“天涯”一词,增强了边疆的遥远感。
  • “唯馀青草王孙路,不属朱门帝子家”,通过对“青草”和“朱门”的对比,表达了时代的变迁和贵族的没落。
  •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通过对宛马和秦兵的描写,展现了边疆的战事频繁。
  •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抒发了诗人对功名的向往与对自身老去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比:如“青草王孙路”与“朱门帝子家”的对比,突出了时代的变迁。
  • 拟人:如“白日斜”中的“斜”字,赋予了太阳以人的动作。
  • 比喻:如“宛马如云”,将马群比作云彩,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边疆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向往与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春色萧条:春天的不繁华,象征着时代的衰落。
  • 白日斜:太阳的斜照,象征时间的流逝。
  • 青草王孙路:荒废的道路,象征贵族的没落。
  • 宛马如云:马群如同云彩,象征边疆的战事频繁。
  • 秦兵走胡沙:士兵在沙尘中行军,象征边疆的艰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白日斜”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太阳的位置 C. 天气的变化 答案:A

  2. “唯馀青草王孙路”中的“王孙路”指的是什么? A. 贵族子弟常走的路 B. 帝王的道路 C. 普通的道路 答案:A

  3. 诗中的“宛马如云”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写了边疆的荒凉和将士的艰辛。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景的描写,表达了对时世的感慨。

诗词对比:

  • 与王昌龄的《出塞》相比,李攀龙的这首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对功名的向往。
  •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李攀龙的这首诗在表达对时世的感慨时,更多地融入了对边疆景象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李攀龙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收录了多首描写边疆的诗作,可以与李攀龙的这首诗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