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馆上元前一夕观灯》

时间: 2025-01-11 11:54:42

茂苑元宵亦盛哉,千红百紫雪中开。

牡丹自是吴门有,莲菡移从都下来。

光射琉璃最精彩,吐成蝃蝀贯昭回。

归船尚有残灯在,更与儿曹饮一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姑苏馆上元前一夕观灯
作者:杨万里 〔宋代〕

茂苑元宵亦盛哉,
千红百紫雪中开。
牡丹自是吴门有,
莲菡移从都下来。
光射琉璃最精彩,
吐成蝃蝀贯昭回。
归船尚有残灯在,
更与儿曹饮一杯。

白话文翻译:

在繁茂的园子里,元宵佳节的热闹真是让人兴奋,
数不清的红花紫花在白雪中绽放。
牡丹花本是吴门的特产,
而莲花则是从都城移栽而来的。
灯光照射在琉璃上最为耀眼,
那光芒似乎化作蝃蝀在空中盘旋飞舞。
归船上仍然有余下的灯火,
我还想和我的小伙伴们再饮一杯。

注释:

  • 茂苑:指繁茂的花园。
  • 元宵:指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
  • 吴门:指苏州地区,因其盛产牡丹而著称。
  • 莲菡:指莲花的花苞。
  • 光射琉璃:灯光照射在琉璃上,显得格外美丽。
  • 蝃蝀:一种美丽的昆虫,诗中用以比喻灯光的闪烁。
  • 儿曹:指小伙伴、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江苏苏州人。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生动的描写而闻名。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元宵佳节前夕,正是灯火辉煌、欢声笑语的美好时刻。诗人借此机会,描绘了节日的热闹与美景,同时表达了与朋友共饮的愉快心情。诗中融入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出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欢乐。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的盛况,表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欢快。开篇即以“茂苑元宵亦盛哉”引入,带出节日的氛围。诗人善于用色彩描写,千红百紫的花朵在雪中绽放,既表现了节日的喜庆,也营造了独特的视觉效果。接下来的“牡丹自是吴门有,莲菡移从都下来”,则通过对花卉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节日的意象,牡丹与莲花的结合,不仅展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光射琉璃最精彩,吐成蝃蝀贯昭回”通过灯光的描写,表现了元宵节夜晚的璀璨与神秘,灯光在琉璃上折射出绚丽的光彩,仿佛是昆虫在空中舞动,令整个场景生动而富有动感。最后两句“归船尚有残灯在,更与儿曹饮一杯”,不仅表现了节日的欢乐场景,还传达出一种惬意的生活态度,诗人愿意与朋友们共度这一美好时光,体现出浓厚的人情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元宵节的欢快气氛,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茂苑元宵亦盛哉:描述节日热闹的场景,表现出诗人对元宵节的喜爱。
  2. 千红百紫雪中开:通过色彩的对比,突出了花卉在雪中绽放的美丽。
  3. 牡丹自是吴门有:指出了牡丹的地域特征,表现出地方文化。
  4. 莲菡移从都下来:描绘莲花的来源,体现了文化的交流。
  5. 光射琉璃最精彩:灯光的闪烁让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6. 吐成蝃蝀贯昭回:用昆虫的比喻,形容灯光的舞动,增加诗的动感。
  7. 归船尚有残灯在:表现了夜晚的宁静与残留的温暖。
  8. 更与儿曹饮一杯:表达了与朋友共饮的惬意,体现了人际关系的温暖。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光射琉璃”与“吐成蝃蝀”,形象地描绘了灯光的美丽。
  • 对仗:如“千红百紫”与“归船尚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盛哉”来强调节日的热闹。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元宵佳节为背景,通过对灯火、花卉和与友共饮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写,传达了生活的快乐与节日的欢庆,体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元宵:象征团圆与欢乐,代表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 牡丹:象征富贵与美丽,是吴门的特产,体现地域特色。
  • 莲花:象征纯洁与高雅,寓意美好。
  • 灯光:象征希望与温暖,增添节日的气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杨万里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2. 诗中“千红百紫”形容的是?
    A. 人群
    B. 花朵
    C. 灯光

  3. “归船尚有残灯在”中的“残灯”指的是什么?
    A. 过去的景象
    B. 剩余的灯火
    C. 破旧的灯具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正月十五夜观灯》 —— 王安石
  • 《元宵夜》 —— 崔涂

诗词对比

  • 杨万里《姑苏馆上元前一夕观灯》王安石《正月十五夜观灯》:两首诗均描绘元宵节的热闹场景,但杨万里的诗更加侧重于花卉的美丽与灯光的璀璨,而王安石则更注重节日的氛围与人们的欢庆活动。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风格与艺术特点。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代诗人的艺术风格研究》
  •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