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热登多稼亭五首》

时间: 2025-01-11 14:57:53

芒鞋葵扇颇萧然,倦倚胡床不是眠。

避暑无藏身去处,追凉行尽竹旁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午热登多稼亭五首
作者:杨万里

芒鞋葵扇颇萧然,
倦倚胡床不是眠。
避暑无藏身去处,
追凉行尽竹旁边。


白话文翻译:

在午后的炎热中,我穿着草鞋,手拿葵扇,感到一阵萧条。靠在胡床上却睡不着。避暑的地方没有可以藏身的去处,追寻凉爽的感觉,走到竹子旁边。


注释:

字词注释:

  • 芒鞋:用草或麻制成的凉鞋,适合夏日穿着。
  • 葵扇:用葵树叶制成的扇子,通常用来扇风降温。
  • 胡床:一种坐具,通常为竹制,形状像椅子,适合在院子或户外使用。
  • 倦倚:疲倦地靠着。
  • 避暑:避开炎热,寻找凉爽的地方。
  • 藏身:隐藏身形,容身之处。
  • 追凉:寻找凉快的地方。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芒鞋葵扇”常用来描绘夏季的生活情景,表达的是一种田园生活的惬意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散文家,词人。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多描绘自然景物与农村生活,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炎热的夏季,作者在多稼亭登高,表达了对夏日酷热的无奈与对凉爽的渴望,反映了当时人们在酷暑中所面临的生活状况。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午热登多稼亭五首》以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夏日午后的炎热和宁静的乡村生活。诗中,“芒鞋葵扇”是炎炎夏日的象征,带有一种清凉的气息,却又让人感到萧索。诗人倦倚在胡床上,虽身心俱疲,却无法安睡,体现了夏日酷暑的压迫感。

“避暑无藏身去处,追凉行尽竹旁边”展现了诗人对凉爽环境的渴望,竹子作为一种常见的清凉植物,恰好成为他避暑的理想之地,然而却又显得无奈。这种对自然的依赖与对酷暑的无奈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切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渴望自然的清凉,又对酷暑的无奈感到深深的无力。它不仅是对夏日的描写,也是对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芒鞋葵扇颇萧然:诗人用“芒鞋”和“葵扇”描绘出夏日的生活状态,虽然有这些避暑工具,却感觉到一种萧条和孤寂。
  • 倦倚胡床不是眠:即使倚靠在胡床上,诗人也无法入眠,表现出身心的疲惫与不安。
  • 避暑无藏身去处:寻找避暑的地方却没有合适的去处,反映出酷暑的无情和环境的压迫。
  • 追凉行尽竹旁边:追寻凉爽的感觉,最终只好走到竹子旁边,暗示着竹子是一个理想的避暑之地,却也显示出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芒鞋”和“葵扇”比作避暑的工具,营造夏日的氛围。
  • 拟人:将“倦倚”赋予一种情感,使诗人对环境的感受更加生动。
  • 对仗:诗中有一定的对仗结构,使得诗句更加和谐美丽。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了诗人在盛夏酷暑中对清凉的渴求和对无奈的叹息,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的真实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芒鞋:象征着夏日的轻松和田园气息,代表了乡村的生活方式。
  • 葵扇:象征着对凉爽的渴望,体现了人们避暑的智慧。
  • 胡床:代表着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竹子:象征着清凉与自然,成为避暑的理想场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芒鞋”是什么材料做的?
    A) 布料
    B) 草或麻
    C) 皮革

  2. 诗人坐在哪里无法入眠?
    A) 冷亭
    B) 胡床
    C) 岩石上

  3. 诗中“追凉”意味着什么?
    A) 寻找食物
    B) 寻找凉爽的地方
    C) 寻找朋友

答案:

  1. B) 草或麻
  2. B) 胡床
  3. B) 寻找凉爽的地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夏日南亭怀辛大》:同样描写夏日的酷暑和人对清凉的渴望。
  • 王维《山居秋暝》:虽题材不同,但同样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午热登多稼亭五首》与杜甫的《春望》:前者强调夏日的炎热与无奈,后者则反映春天的生机与忧愁。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对比,展现了不同季节对人的影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杨万里及其作品的背景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