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绝诗兼画,萧然梧石间。
性迂遭白眼,骨傲对青山。
独醒难趋世,焚香好闭关。
曾瞻遗影在,水竹写悠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清幽的环境中,诗画俱佳,显得格外清绝。他身处于萧条的梧桐和石头之间,性情古怪,常常遭到别人的白眼,但他心中高傲,面对青山毫不在意。他独自清醒,难以融入世俗,宁愿焚香闭门修行。他曾经看到自己留下的身影,水边的竹子则写出了他的悠闲心境。
注释:
- 清绝:指诗歌和画作都非常清新脱俗。
- 萧然:形容环境清幽、冷清。
- 性迂:性情古怪。
- 白眼:指鄙视或冷漠的眼光。
- 骨傲:指内心的高傲、坚定。
- 焚香:焚烧香料,常用于修身养性。
- 闭关:闭门不出,专注于自己的修行。
- 水竹:水边的竹子,象征清幽和闲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慧良,清代诗人,因性情孤傲而多有隐居生活。其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孙慧良隐居期间创作的,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体现了他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清閟阁》以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首句“清绝诗兼画”直接揭示了诗人的艺术追求,诗与画的结合,显示了他艺术上的双重才能。其次,诗人身处于“萧然梧石间”,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清雅的环境,似乎在暗示他对喧嚣的逃避。在“性迂遭白眼”中,诗人自述因个性迂腐而遭他人不屑,反映出他的孤独感与对世俗的反叛,但他的“骨傲对青山”则表现出他内心的坚定与高傲,天然与青山相比,显得更加超然。
后面的“独醒难趋世,焚香好闭关”更是体现了他选择隐居的决心,焚香与闭关不仅是对外界的隔绝,也是心灵的净化。最后一句“曾瞻遗影在,水竹写悠闲”则通过水竹的悠闲的意象,表现出一种心灵的宁静与满足,尽管身处世外,但内心却已达到一种和谐与安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绝诗兼画:诗人自称自己在诗歌和绘画方面都极为出色,表现出自信。
- 萧然梧石间:描述自己身处清幽的环境,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性迂遭白眼:自述因性格古怪而被他人不屑,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不满。
- 骨傲对青山:尽管受到白眼,依然对山水保持高傲的态度。
- 独醒难趋世:感到自己独醒,难以融入社会,强调孤独感。
- 焚香好闭关:选择隐居,焚香修行,追求内心的宁静。
- 曾瞻遗影在:回忆起自己曾经的身影,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水竹写悠闲:水边的竹子象征了诗人内心的悠闲与自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与画相提并论,形象生动。
- 对仗:如“清绝”与“萧然”,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青山、水竹等意象象征诗人内心的追求与情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的拒绝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艺术的执着与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绝:象征清新脱俗的艺术境界。
- 萧然:表现出一种静谧和孤独的环境。
- 青山:象征自然之美及诗人内心的高傲。
- 水竹:象征悠闲、自然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自称在什么方面都很出色?
- A. 书法
- B. 诗歌与绘画
- C. 音乐
-
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追求内心的宁静
- C. 逃避责任
-
诗中提到的“白眼”指的是什么?
- A. 目光的美好
- B. 被鄙视的目光
- C. 亲切的目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对比孙慧良与王维的诗作,都强调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但王维的作品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孙慧良则更突出内心的孤傲与宁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