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其六 送内弟詹莹南还》
时间: 2025-01-22 09:44:1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沁园春 其六 送内弟詹莹南还
作者: 夏言 〔明代〕
原文展示:
二十年前,恍然如昨,初过君家。
爱门对青山,桥横绿水,一川乔木,数里烟霞。
白发而翁,红颜阿姊,予亦青衿鬓似鸦。
到而今,追寻往事,何限堪嗟。
京麈荏苒年华。但明发趋朝暮放衙。
谩玉带麟袍,彤闱紫阁,门施长戟,路拥新沙。
桑梓关心,风波激目,安得山巅与水涯。
挥彩毫,写清词一曲,相送归槎。
白话文翻译:
二十年前的事情,仿佛就在昨天,我第一次来到你家。
我喜爱门前的青山,桥面上流淌的绿水,河边高大的树木和数里的烟霞。
白发的老翁,红颜的姐姐,我的青衫也似乌鸦的羽毛。
如今追寻往事,真是令人感慨不已。
京城的岁月匆匆而过,而我早已年老。
徒然佩带着华丽的衣服,住在华丽的宫殿,门口有长矛,路上堆满了新沙。
桑梓的牵挂,风波的激荡,怎么能在山顶和水边相见呢?
挥动笔墨,写下一曲清词,送你归去的筏子。
注释:
- 恍然如昨: 仿佛就在昨天,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 青山、绿水: 自然美景,象征着宁静和美好。
- 京麈: 指的是京城的繁忙生活。
- 玉带麟袍: 用以形容华丽的服饰,象征地位和权力。
- 桑梓: 指家乡,寓意深厚的乡情。
典故解析:
- 青衿: 代表书生,指代年轻的知识分子。
- 彤闱紫阁: 形容宫廷的华丽,象征权势与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言(1482-1548),字子骏,号肃斋,明代文学家、政治家。以其才华和风度闻名于世,曾任大明朝的翰林院编修。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夏言送内弟詹莹南还的情景,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亲人的不舍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个人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回忆往昔与当下的对比,展现了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与人际关系交织,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开头用“恍然如昨”引入,立刻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之后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二十年前的美好回忆。
诗中“京麈荏苒年华”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出对人生短暂的深刻认识。而“挥彩毫,写清词一曲,相送归槎”则是对亲人即将离去的依依不舍,表达了深厚的情谊。
整首诗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往昔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亲情的珍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既悠远又亲切的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二十年前,恍然如昨,初过君家。
- 追忆过去,时间仿佛在瞬间回到二十年前。
-
爱门对青山,桥横绿水,一川乔木,数里烟霞。
- 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故乡的热爱。
-
白发而翁,红颜阿姊,予亦青衿鬓似鸦。
- 唤起对亲人和自己年华流逝的感慨。
-
到而今,追寻往事,何限堪嗟。
- 追忆往事,感慨无尽。
-
京麈荏苒年华。
- 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但明发趋朝暮放衙。
- 生活的忙碌与责任,暗示对生活的无奈。
-
谩玉带麟袍,彤闱紫阁,门施长戟,路拥新沙。
- 描绘华丽的生活和权势,但流露出内心的孤独。
-
桑梓关心,风波激目,安得山巅与水涯。
- 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波折的感慨。
-
挥彩毫,写清词一曲,相送归槎。
- 最后以笔墨相送,表达深厚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白发而翁,红颜阿姊”,增强诗的音乐感。
- 比喻:“鬓似鸦”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年轻时光已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亲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绿水: 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白发、红颜: 代表着岁月的流逝。
- 桑梓: 象征家乡的牵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山”与“绿水”象征什么?
- A. 亲情
- B. 自然美景
- C. 权力地位
-
“挥彩毫,写清词一曲”中的“彩毫”指的是什么?
- A. 书法笔
- B. 绘画工具
- C. 文笔
-
诗人对往昔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忘记
- B. 怀念
- C. 反感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送友人》
诗词对比:
- 夏言的《沁园春》与李白的《送友人》,都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对往事的追忆,但夏言更侧重于对家乡与亲情的描绘,而李白则突出的是旅途中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以上为《沁园春 其六 送内弟詹莹南还》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美与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