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王适赋雪》
时间: 2025-01-26 02:59: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王适赋雪
作者:苏辙
北风吹雨雨不断,
遍满虚空作飞霰。
纸窗独卧不成眠,
茅屋无声时一泫。
鸟乌错莫寒未起,
庭户空明夜惊旦。
重楼复阁烂生光,
绝涧连山漫不见。
夹砌双杉洗更碧,
满田碧草埋应烂。
城中闭户无履迹,
市上孤烟数晨爨。
细排玉著短垂檐,
暗结轻冰时入研。
拨灰有客顾尊俎,
迹兔何人试鹰犬。
未容行役扫车毂,
应有老农歌麦饭。
一来江城若俄顷,
四见白花飞面旋。
坐看酒瓮谁敢尝,
归踏冰泥屡成溅。
年来桥板断不属,
莫出肩舆足忧患。
到家昏黑空自笑,
诉妇勤劳每长叹。
床头有酒未用沽,
囊里无钱不劳算。
更令雪片大如手,
终胜溪瘴长熏眼。
谒告犹能不出门,
典衣共子成高宴。
白话文翻译
北风不停地吹着雨,雨水不断地洒落,
满天飞舞着雪花。
我独自躺在纸窗内辗转难眠,
茅草屋内静悄悄的,偶尔传来一声叹息。
鸟儿尚未醒来,庭院中一片空明,夜里让人惊醒迎接黎明。
高楼和阁楼闪烁着光芒,
深谷连绵的山峦仿佛消失不见。
夹在墙边的双杉显得更加碧绿,
满田的碧草似乎被掩埋。
城里关着门,没有人走动的痕迹,
市场上孤烟缕缕,几家晨炊的烟火。
屋檐下挂着的冰晶如玉般玲珑,
在暗处轻轻地凝成冰。
拨开灰烬,客人顾盼尊俎,
那兔子的踪迹是谁在试探鹰犬的?
不让行人扫车辙,
应该有老农在歌唱麦饭。
一来江城似乎就在瞬间,
四处可见白花飞舞。
坐看酒缸,谁敢品尝,
回家时踏冰泥,常常溅起。
这些年来桥板断裂无处可靠,
不出门就别担心有何忧虑。
回到家中,昏暗的屋内自我一笑,
向妻子诉说勤劳的辛苦,长叹不已。
床头有酒却未曾去买,
囊中无钱,不必去算。
更有那雪花大如手,
终究胜过溪边的湿气熏眼。
即使拜访,也能不出门,
穿上衣服与儿子共赴一场盛宴。
注释
- 飞霰:指雪花飞舞的样子。
- 泫:轻声的流泪或叹息。
- 乌鸟:指寒鸦,常用以表示寒冷的环境。
- 重楼复阁:形容高楼和阁楼的景象。
- 夹砌双杉:双排的杉树,形容其美丽的环境。
- 晨爨:早晨的炊烟。
- 典衣共子:形容与家人一起享受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与兄苏轼并称“苏门兄弟”。他以诗文、散文和词作闻名于世,作品常富有哲理和人情味。
创作背景:
《同王适赋雪》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寒冬时节,诗人表达了在雪天的孤独与思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诗歌鉴赏
苏辙的《同王适赋雪》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冬季雪天的安静与孤寂。开篇描绘北风和雪的纷飞,首先营造了寒冷的氛围,随后通过纸窗的孤独和茅屋的寂静,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孤独感。诗中多次提及“无声”、“空明”等词汇,强调了雪天的静谧与空灵。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又描写了城中闭户、空无一人的景象,进一步加强了孤独的氛围。然而,在这种孤寂中,诗人也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提到“应有老农歌麦饭”,暗示生活的继续与希望。
最后,苏辙以自嘲的语气结尾,表达了对现实的接受与乐观的态度。诗中通过细致的意象与生活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现了诗人在雪中对生活的无奈与释然,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北风和雪的肆虐,营造出寒冷的冬日氛围。
- 第二联通过“鸟乌错莫寒未起”,表现了自然界的沉寂,预示着黎明即将来临。
- 第三联以“重楼复阁烂生光”描写城市的美景,形成鲜明对比。
- 第四联提及生活的琐碎与客人的到来,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结尾部分以对家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眷恋与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雪片大如手”,形象地展示了雪的分量与厚度。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描述自然景象时,将其赋予人类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雪天的宁静与生活的琐碎,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活的哲思,表达了在孤独中对家庭与生活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风:象征着寒冷的环境。
- 雪:代表着纯洁与孤独。
- 茅屋:象征着朴素的生活。
- 酒:隐喻生活中的享受与放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纸窗”象征什么?
A. 温暖的家
B. 孤独的思考
C. 自然的美 -
“夹砌双杉洗更碧”中的“双杉”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树木
B. 一种房屋结构
C. 一种花草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同样表现冬夜的寂静与思考。
- 杜甫《春望》:描绘战争后的孤独与希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对,苏辙的《同王适赋雪》更倾向于表现冬季的静谧与内心的反思,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心境,二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辙诗文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