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书事寄同志》
时间: 2025-04-27 10:29: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乱后书事寄同志
作者:杜荀鹤
九土如今尽用兵,短戈长戟困书生。
思量在世头堪白,画度归山计未成。
皇泽正沾新将士,侯门不是旧公卿。
到头诗卷须藏却,各向渔樵混姓名。
白话文翻译
如今九州大地上到处都是战争,书生我被短剑长矛所困。
思虑着在世间生活的艰难,回归山林的计划仍未实现。
新将士们正在享受皇恩,而旧公卿的权势已不再。
最终,我的诗卷只能藏起来,像渔夫和樵夫一样隐姓埋名。
注释
字词注释:
- 九土:指中华大地,寓意广阔的国家。
- 短戈:短兵器,象征战乱。
- 长戟:长兵器,也象征战乱。
- 书生:指读书人,知识分子。
- 堪白:值得说白,表示辛酸或危难。
- 画度:计划、设想。
- 归山:回归田园生活。
- 皇泽:皇帝的恩泽。
- 侯门:权贵之家,旧公卿指旧时的权臣。
- 诗卷:诗歌作品。
- 渔樵:渔夫和樵夫,指隐居生活的人。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皇泽”和“侯门”反映了唐代的政治背景与社会变迁,尤其是权力的更替与新旧交替的历史现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50年-933年),字志远,号青莲,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文学家,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刻的社会观察闻名。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人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创作背景:
《乱后书事寄同志》创作于唐朝战乱时期,诗人目睹了社会动荡与权力更替,心中充满无奈与失落。他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当时局势的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深切忧虑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开篇以“九土如今尽用兵”引入,直接揭示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力感。诗中“短戈长戟”描绘了书生在战争中被迫卷入的困境,生动地反映了知识分子的悲哀。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生活境遇的思索,“思量在世头堪白”一语道出了他对现世艰难的无奈,而“画度归山计未成”则隐含了他对理想归隐生活的渴望,但现实的重压使得这一理想难以实现。
后两句“皇泽正沾新将士,侯门不是旧公卿”展示了权力结构的变化,新的将士们正享受着皇恩,而旧公卿的地位已被取代,体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最后一句“到头诗卷须藏却,各向渔樵混姓名”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文学理想的无奈,隐退不出,希望隐藏自己的名字,归于平凡的渔樵生活。这种生活的选择虽是无奈,却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抗与逃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土如今尽用兵:描述国家处于战乱状态,百姓苦不堪言。
- 短戈长戟困书生:书生因战争而无奈,被迫卷入。
- 思量在世头堪白:对生活现状的深思,无奈与愤懑交织。
- 画度归山计未成:虽有归隐的打算,但因现实阻碍而未能实现。
- 皇泽正沾新将士:新权势人物正在享受皇恩,反映权力更替。
- 侯门不是旧公卿:指旧权贵已失去权力,新人物崛起。
- 到头诗卷须藏却:最终不得不放弃诗歌理想,选择隐退。
- 各向渔樵混姓名:向平凡生活靠拢,追求隐匿与安宁。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短戈长戟”“皇泽正沾新将士”等句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渔樵”比喻隐居者,表达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 排比:句式的重复与排比,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乱象的忧虑、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表达了知识分子在动荡时代中的困惑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兵器:象征战争与动荡。
- 书生:象征知识分子,反映出知识与现实的矛盾。
- 山林:象征归隐生活的理想。
- 皇泽:象征权力的恩赐与更替。
- 渔樵:象征平凡、隐逸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九土”指的是哪?
- A. 国家
- B. 土地
- C. 河流
- D. 战争
-
“短戈长戟”中的“短戈”指的是什么?
- A. 长兵器
- B. 短兵器
- C. 书本
- D. 书生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幸福
- B. 无奈与困惑
- C. 愤怒
- D. 快乐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兵车行》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兵车行》与《乱后书事寄同志》均反映了战乱带来的民生困苦,但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对普通百姓的同情,而杜荀鹤则更多地表达了知识分子的无奈与理想的破灭。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荀鹤集》
- 《唐代诗歌的发展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