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四明钟尚书》

时间: 2025-01-11 02:35:01

九华天际碧嵯峨,无奈春来入梦何。

难与英雄论教化,

却思猿鸟共烟萝。

风前柳态闲时少,雨后花容淡处多。

都大人生有离别,且将诗句代离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别四明钟尚书
杜荀鹤〔唐代〕

九华天际碧嵯峨,无奈春来入梦何。
难与英雄论教化,却思猿鸟共烟萝。
风前柳态闲时少,雨后花容淡处多。
都大人生有离别,且将诗句代离歌。

白话文翻译

九华山在天际巍峨挺立,春天的到来让我不由得想到了梦境中的种种。难以与英雄们讨论治国之道,却不禁想到了与猿鸟在烟雾缭绕的树林中共度闲暇。微风吹拂时,柳树的姿态显得少见,而雨后花朵的容颜却显得更加淡雅。人生在世,总是要经历离别,不如用诗句来代替离歌。

注释

  • 九华:指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 碧嵯峨:形容山色苍翠而巍峨。
  • 教化:指教育和教化,通常指治国理政。
  • 猿鸟:指猿猴和鸟类,象征自然与闲适。
  • 烟萝:指烟雾缭绕的藤萝,描绘自然景象。
  • 风前柳态:指微风中柳树的姿态。
  • 雨后花容:指雨后花朵的容颜。
  • 离别:人生常态,表现人生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50年-约933年),字季明,号青山,唐代诗人,生活在晚唐时期。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常常描绘山水景物和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晚期,正值杜荀鹤与友人钟尚书分别之际。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自然景色中的沉思与感悟。

诗歌鉴赏

《别四明钟尚书》是一首典型的唐诗,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诗的开头以“九华天际碧嵯峨”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接着,诗人转而感慨春天的到来使他想起梦境,表现出一种迷茫与惆怅的心情。这里的“梦”不仅是对过去的追忆,也象征着对未来的憧憬。

在与“英雄”讨论教化的难度中,诗人似乎感到无力与渺小,反而更渴望与自然中的猿鸟为伴,享受那份宁静与闲适。这样的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内心冲突,也揭示了人对自然的向往。

后半部分通过“风前柳态”和“雨后花容”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感受。柳树和花朵作为自然的象征,分别代表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最后,诗人以“且将诗句代离歌”结束,既是一种对离别的感慨,也暗示着通过诗歌可以表达永恒的情感,传递内心深处的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华天际碧嵯峨”:描绘九华山的雄伟壮丽,展现自然之美。
  • “无奈春来入梦何”:表达春天的到来让人感到困惑与惆怅。
  • “难与英雄论教化”:反映诗人对治国理政的无力感。
  • “却思猿鸟共烟萝”:渴望与自然中的生灵为伴,寻求内心的宁静。
  • “风前柳态闲时少”:描写微风中柳树姿态的稀少,营造一种闲适的氛围。
  • “雨后花容淡处多”:雨后花朵的清新淡雅,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脆弱。
  • “都大人生有离别”:人生无常,离别是常态。
  • “且将诗句代离歌”:用诗歌来表达离别之情,寄托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相联系,增强诗意。
  • 对仗:如“风前柳态”和“雨后花容”,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表现柳树和花朵的神态,使自然更具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表达离别之情,探讨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邃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华:象征高洁与追求,代表一种理想的归宿。
  • 猿鸟:象征自然之灵动与不羁,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 柳树:代表柔美与生命的脆弱,寓意离别的伤感。
  • 花朵:象征美丽与短暂,显示出生活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九华天际碧嵯峨”中的“九华”指的是哪里?

    • A. 四川
    • B. 安徽
    • C. 湖北
    • D. 浙江
  2. 诗中提到的“教化”主要是指什么?

    • A. 自然现象
    • B. 教育与治理
    • C. 个人情感
    • D. 文化传统
  3. “且将诗句代离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忧伤
    • C. 愤怒
    • D. 幸福

答案

  1. B. 安徽
  2. B. 教育与治理
  3. B.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倾向于对理想的追求。而杜荀鹤的《别四明钟尚书》则更多地关注于自然与内心的对话,展现出更细腻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杜荀鹤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