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5:00: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夜二首 其二 张耒 〔宋代〕 受暑若作釜,付之无如何。 岂阴阳知争,变起一刹那。 西风卷屋茅,澍雨如江河。 振衣欲露坐,濯此寒滂沱。 烹鱼晓沽酒,醉卧仰屋歌。 岁月不待人,吾年已蹉跎。
白话文翻译: 忍受暑热如同置身热锅,无奈只能任其煎熬。 难道是阴阳之气在争斗,突然间变化如此迅速。 西风吹卷屋顶的茅草,大雨如同江河倾泻。 抖动衣裳想要露天而坐,洗涤这寒冷的滂沱大雨。 清晨烹煮鱼儿买酒,醉后躺卧仰望屋顶唱歌。 岁月不等人,我的年华已经虚度。
注释:
- 受暑:忍受暑热。
- 釜: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这里比喻炎热的环境。
- 阴阳知争:阴阳之气的争斗,指自然界的变化。
- 刹那:极短的时间。
- 西风:秋风。
- 澍雨:及时雨,这里指大雨。
- 振衣:抖动衣裳。
- 露坐:露天而坐。
- 濯:洗涤。
- 寒滂沱:寒冷的大雨。
- 烹鱼:煮鱼。
- 晓沽酒:清晨买酒。
- 仰屋歌:仰望屋顶唱歌。
- 蹉跎:虚度光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夏夜的景象和诗人的心境。诗人通过对比暑热和风雨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受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夏夜为背景,通过对比暑热和风雨的变化,展现了自然界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诗中“受暑若作釜”形象地描绘了暑热的煎熬,而“西风卷屋茅,澍雨如江河”则生动地描绘了风雨的突然来临。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歌的清新自然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受暑若作釜”:比喻暑热如同置身热锅,形象生动。
- “付之无如何”:表达无奈之情,无法改变现状。
- “岂阴阳知争”:暗示自然界的变化无常。
- “变起一刹那”:强调变化的突然性。
- “西风卷屋茅”:描绘风雨来临的景象。
- “澍雨如江河”:比喻大雨的猛烈。
- “振衣欲露坐”:表达想要露天而坐的愿望。
- “濯此寒滂沱”:洗涤寒冷的大雨,寓意洗去烦恼。
- “烹鱼晓沽酒”:描绘清晨的生活场景。
- “醉卧仰屋歌”:表达醉后的放纵和自由。
- “岁月不待人”:感慨时光流逝。
- “吾年已蹉跎”:表达对年华虚度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受暑若作釜”、“澍雨如江河”。
- 拟人:如“岂阴阳知争”。
- 对仗:如“振衣欲露坐,濯此寒滂沱”。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夏夜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受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暑热:比喻为热锅,形象生动。
- 风雨:通过“西风卷屋茅”和“澍雨如江河”描绘风雨的突然和猛烈。
- 岁月:通过“岁月不待人”和“吾年已蹉跎”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受暑若作釜”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
诗中“西风卷屋茅”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暑热 B. 风雨 C. 清晨 答案:B
-
诗中“岁月不待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无奈 B. 喜悦 C. 愤怒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梦境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 黄庭坚《秋怀二首》: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耒《夏夜二首》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都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张耒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而苏轼的词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