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早起》
时间: 2025-01-22 15:18: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早起
作者:李雯 〔清代〕
常被五更钟,惊梦回空。
枕痕轻晕冷金虫。
不许愁人眠不起,窗外梧桐。
镜里惜芳容,晓日胧胧。
绿沈庭院鸟啼红。
淡画春山垂粉泪,滴与芙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述了清晨时分,作者被五更时分的钟声惊醒,梦境随之消散,坐起时感到枕头上的印迹和冷意。窗外的梧桐树让人无法再沉睡,心中忧愁。镜子中映出自己的容颜,晨曦微弱而朦胧,庭院中鸟儿啼鸣,花儿映红。春天的山色仿佛画上了一层淡淡的泪水,滴落在荷花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五更:指清晨,古代将一天分为五更,五更时分是凌晨三点到五点。
- 枕痕:指睡觉时在枕头上留下的痕迹。
- 冷金虫:形容早晨的凉意,金虫比喻轻微的寒意。
- 不许:不让,表示强烈的愿望。
- 梧桐:象征思念与忧愁的树木。
- 镜里:指镜子中映出的自己。
- 胧胧:形容朦胧的样子。
- 淡画:指轻描淡写的画面。
典故解析
- 梧桐:在古代诗词中,梧桐常常与离别、思念相关,象征着忧愁。
- 芙蓉:象征美丽和柔弱,常用来比喻女性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雯,清代女词人,生平事迹较为稀少,作品多流传于民间。她的词作往往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风格清新,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浪淘沙 早起》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词人于清晨时分的感受。清代社会风气普遍,女性的地位逐渐提升,李雯作为女词人,能够通过诗词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个体的意识。
诗歌鉴赏
《浪淘沙 早起》是一首极具情感细腻的词作。词人以清晨五更的钟声为引子,勾勒出一个被梦境惊扰的女子形象。这种惊醒不仅是生理上的,也是情感上的。词中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与对生活的无奈。清晨的宁静与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词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窗外的梧桐、镜中的芳容、庭院中的鸟鸣,构建了一个生动的早晨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敏感。
词的最后一句“淡画春山垂粉泪,滴与芙蓉”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春山与芙蓉相结合,构成了一幅泪水与美丽交织的图景,表现了深切的忧伤与思念。整首词在结构上紧凑,情感上细腻,既有个人的内心独白,又具有普遍的情感共鸣,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常被五更钟,惊梦回空。
(常常在五更时分被钟声惊醒,梦境也随之消散。)
这句使用了“常”字,表明这是一个经常发生的事情,突出了内心的无奈。 -
枕痕轻晕冷金虫。
(枕头上留下轻微的印记,感受到晨间的寒意。)
这里通过“冷金虫”形象地表现出清晨的清冷。 -
不许愁人眠不起,窗外梧桐。
(不允许愁苦的人再沉睡,窗外的梧桐树影。)
反映出内心的焦虑和对现实的感受。 -
镜里惜芳容,晓日胧胧。
(在镜子中怜惜自己的芳华,晨曦朦胧。)
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 -
绿沈庭院鸟啼红。
(庭院中绿意盎然,鸟儿啼鸣,花儿盛开。)
描绘出清晨生机勃勃的景象。 -
淡画春山垂粉泪,滴与芙蓉。
(淡淡的春山仿佛挂着泪水,滴落在荷花上。)
这里运用了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传达出忧伤之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山”比作含泪的景象,传达出深切的情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其更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清晨的情感,以及对美好时光与青春的惋惜,折射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五更钟: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梦的破碎。
- 梧桐:象征思念与愁苦。
- 镜子:象征自我反思与时间的流逝。
- 春山与芙蓉:象征美好与忧伤交织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五更钟”指的是什么时间段? A. 上午六点
B. 凌晨三点到五点
C. 傍晚六点
D. 中午十二点 -
词中描绘的窗外是什么树? A. 柳树
B. 梧桐
C. 桃树
D. 梅树 -
诗中提到的“镜里惜芳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美的自信
B. 对青春的怀念与惋惜
C. 对生活的满足
D. 对未来的忧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钗头凤·世情薄》:李清照
- 《如梦令》:李清照
- 《浣溪沙》:晏殊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女性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表达。
- 晏殊《浣溪沙》:用意象描绘自然之美,与李雯的作品在情感深度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古代诗词鉴赏》
- 《中华诗词大辞典》
- 《李清照与清代女词人研究》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