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别单于刘评事(时太和公主还京,评事罢举起职)》

时间: 2025-01-27 03:33:09

庙谋宏远人难测,公主生还帝感深。

天下底平须共喜,一时闲事莫惊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马上别单于刘评事
庙谋宏远人难测,
公主生还帝感深。
天下底平须共喜,一时闲事莫惊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深刻思考与对未来的期望。庙堂之上的谋划深远,人难以揣测;公主的回归让皇帝感到深深的欣慰。国家已然太平,大家应共同欢庆,而不必为一些琐事而心生烦恼。

注释:

  • 庙谋:指朝廷的谋划或决策。
  • 宏远:形容谋划的远大和宏伟。
  • 单于:指匈奴的首领,历史上与汉朝有过多次冲突。
  • 公主生还:指太和公主回到京城,表明国家的安定。
  • 底平:指天下太平。
  • 闲事:琐碎的小事。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公主生还”,反映了唐代公主婚姻外交的历史背景,公主常常被嫁给边疆少数民族首领,以求和平。诗的创作时期,正值唐代盛世,国家政局相对稳定,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国事的关心与对民生的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得仁,唐代诗人,因其诗作多描写边塞与朝廷事务,风格严谨。其生平较少被记载,但其诗歌却在后世有一定的影响力。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强盛之时,朝廷对外战争渐趋平息,公主的回归象征着和解与安定,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展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与对未来的美好期望。首句“庙谋宏远人难测”一方面展示了作者对朝廷决策的敬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政治的复杂性与不可预知性。接着“公主生还帝感深”,通过公主的回归,表达了国家安定带给皇帝的欣慰,既是对国家未来的期待,也是对当前局势的肯定。最后两句则提到“天下底平须共喜,一时闲事莫惊心”,强调在国家太平时,大家应当共同庆祝,而不应因小事而感到忧虑。这种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民生的关切,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宏观的历史视野,也充满了细腻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庙谋宏远人难测”:朝廷的计划宏伟而深远,外人难以揣测其真实意图。
    • “公主生还帝感深”:公主的归来使得皇帝感到深深的欣慰,寓意国家的安定。
    • “天下底平须共喜”:全天下太平,大家应当共同欢庆。
    • “一时闲事莫惊心”:在如此安定的时刻,不必为琐事而烦恼。
  •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对仗手法,使得句子结构工整,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同时,诗中用“庙谋”与“天下”形成对比,突出了朝廷与民间生活的关系。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期望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意象分析:

  • 庙堂:象征着政治权力与决策。
  • 公主:象征着和平与和解。
  • 天下:象征着国家与人民的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公主生还”,这是在描述什么情况? A. 公主去世
    B. 公主回到京城
    C. 公主出征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渴望
    B. 对国家安定的期盼
    C. 对个人荣华的追求

  3. “庙谋宏远人难测”中的“庙谋”指什么? A. 个人计划
    B. 朝廷的谋划
    C. 民间的故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将刘得仁的诗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对比,刘得仁侧重于朝廷与国家的安定,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对朋友的送别之情。这种对比展示了唐代诗歌中多样的主题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