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邵公禅院(一作冬日题邵公院)》

时间: 2025-01-27 03:33:09

无事门多掩,阴阶竹扫苔。

劲风吹雪聚,渴鸟啄冰开。

树向寒山得,人从瀑布来。

终期天目老,擎锡逐云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邵公禅院
无事门多掩,阴阶竹扫苔。
劲风吹雪聚,渴鸟啄冰开。
树向寒山得,人从瀑布来。
终期天目老,擎锡逐云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幽静的禅院,门口常常紧闭,阴暗的台阶上只有竹子扫去的苔藓。强劲的寒风吹来,雪花纷飞,饥渴的小鸟啄食着冰层。树木在寒冷的山中生长,访客如同从瀑布旁走来。诗人期望在天目山上老去,手持锡杖随着云彩归去。


注释:

  • 无事门:指寺院的门,象征宁静与无为。
  • 阴阶:阴暗的台阶,形容环境的幽静。
  • 劲风:强劲的风,强调冬季的严寒。
  • 渴鸟:饥饿的小鸟,表现自然界的生存艰难。
  • 擎锡:手持锡杖,通常是和尚的标志,象征修行。
  • 天目:天目山,指的是一个著名的佛教圣地。

典故解析:

  • 天目山:位于浙江省,是著名的佛教胜地,历史上有许多高僧在此修行。
  • 锡杖:佛教僧侣的法器,象征着权威和修行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得仁,唐代诗人,诗风清新,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通常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禅宗的推崇以及诗人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极简的笔触描绘出邵公禅院的冬日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凛冽和禅院的幽静。开头的“无事门多掩”不仅展示了禅院的封闭与清静,也暗示了内心的宁静和无为。诗中“劲风吹雪聚,渴鸟啄冰开”将自然景象与生物的生存状态结合,表现出冬天的严酷与生命的顽强。最后两句,诗人寄托了对未来的期许,渴望在这片幽静之地老去,手持锡杖,随云归去,流露出淡淡的禅意。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深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突显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深厚的禅宗思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无事门多掩”:禅院的门常常关闭,暗示无所事事的宁静。
    • “阴阶竹扫苔”:阴暗的台阶上,竹子扫去的苔藓,展现了岁月流逝的痕迹。
    • “劲风吹雪聚”:强风将雪花聚集,表现了严冬的寒冷与动感。
    • “渴鸟啄冰开”:小鸟因饥饿啄食冰层,映射自然界的生存斗争。
    • “树向寒山得”:树木在寒山中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坚韧。
    • “人从瀑布来”:访客如从瀑布而来,渲染了一种自然的入境感。
    • “终期天目老”:希望在天目山老去,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擎锡逐云回”:手持锡杖随云归去,展现了对自由与解脱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劲风吹雪聚,渴鸟啄冰开”,形成对称美。
    • 拟人:将鸟的行为描述得生动形象,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自然的美与人生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无事门: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劲风与雪:反映自然的严酷与生命的脆弱。
  • 渴鸟:象征生存的艰难与生命的坚持。
  • 锡杖:代表着修行与佛教的信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无事门”指的是什么?

    • A. 繁忙的市集
    • B. 宁静的禅院
    • C. 学校的门口
    • D. 酒店的门
  2. “劲风吹雪聚”中的“劲风”指的是什么?

    • A. 温暖的风
    • B. 强劲的寒风
    • C. 微风
    • D. 和煦的风
  3. 诗人希望在哪里老去?

    • A. 北京
    • B. 天目山
    • C. 西湖
    • D. 黄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终南山》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修行的境界,但更侧重于个人与自然的融合。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更多关注人情与离别情感,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