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在元祐初,重选馆阁才。时我高王父,实与数子偕。黄门任言事,荐口曾为开。有孙不能振,白发自兴哀。
白话文翻译:
在元祐初年,朝廷重新选拔馆阁的人才。那时我的高祖父,实际上与几位才子同行。黄门官负责言事,推荐之口曾经为他打开。但他的孙子却不能振兴家业,白发之人因此自感哀伤。
注释:
- 元祐初:指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的初期。
- 馆阁才:指朝廷中选拔的优秀人才。
- 高王父:指作者的高祖父。
- 黄门:古代官名,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和处理政务。
- 荐口:推荐之口,指推荐人才的机会。
- 振:振兴,发扬光大。
- 白发自兴哀:白发之人因家族衰落而感到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是赵蕃在与苏运使诩的交流中,回忆家族历史,感慨家族衰落的作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与苏运使诩的交流中,回忆家族历史,感慨家族衰落的作品。通过回忆高祖父在元祐初年的荣耀,对比自己这一代的衰落,表达了对家族命运的哀思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家族历史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对家族衰落的深切哀思。诗中“昔在元祐初,重选馆阁才”一句,既是对过去的荣耀的回忆,也是对现实的无奈的对比。“时我高王父,实与数子偕”进一步强化了家族曾经的辉煌,而“有孙不能振,白发自兴哀”则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家族衰落的悲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家族历史的回顾,折射出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在元祐初,重选馆阁才”:开篇点明时间背景,元祐初年朝廷重新选拔人才,暗示家族曾经的荣耀。
- “时我高王父,实与数子偕”:具体指出高祖父与几位才子同行,强调家族的辉煌历史。
- “黄门任言事,荐口曾为开”:说明高祖父曾得到朝廷的重视和推荐,进一步强化家族的荣耀。
- “有孙不能振,白发自兴哀”:转折点,表达作者这一代无法振兴家业的无奈和哀伤。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家族过去的辉煌和现在的衰落,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 象征:“白发自兴哀”中的“白发”象征着衰老和无奈,增强了诗歌的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家族历史的回忆,表达了对家族衰落的哀思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过去荣耀的回忆和对现实无奈的对比,深刻反映了作者对家族命运的关切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 “元祐初”:象征着家族的辉煌时期。
- “馆阁才”:象征着家族的荣耀和地位。
- “白发自兴哀”:象征着衰老和无奈,反映了作者对家族衰落的悲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元祐初”是指哪个历史时期? A. 宋哲宗元祐年间 B. 宋徽宗元祐年间 C. 宋神宗元祐年间 答案:A
-
诗中的“高王父”是指作者的哪位祖先? A. 曾祖父 B. 高祖父 C. 祖父 答案:B
-
诗中的“黄门”是指什么官职? A. 负责传达皇帝命令的官职 B. 负责军事的官职 C. 负责财政的官职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同样表达了对过去荣耀的回忆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通过对家族历史的回忆,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赵蕃的《与苏运使诩四首 其三》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过去荣耀的回忆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但赵蕃的诗更侧重于家族历史的回忆,而苏轼的诗则更侧重于个人经历的回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赵蕃诗歌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