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石潭观音院用王枢密庶愚丘正宗韵二首 赵蕃 〔宋代〕
所至滔滔不问津,故知此地往来频。 从今更识林间寺,再到不愁无主人。
白话文翻译:
无论走到哪里都不问渡口,因此知道这个地方来往频繁。 从今以后更加认识这林间的寺庙,再次到来也不愁没有主人接待。
注释:
- 所至滔滔不问津:形容作者行踪不定,不关心具体的地点或路径。
- 故知此地往来频:因此知道这个地方是经常来往的。
- 从今更识林间寺:从今以后更加认识这林间的寺庙。
- 再到不愁无主人:再次到来也不愁没有主人接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游览石潭观音院时所作,使用了王枢密庶愚丘的韵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石潭观音院的熟悉和喜爱,表达了他对再次访问的期待和信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所至滔滔不问津”展现了作者行踪的自由和不受拘束,而“故知此地往来频”则透露出对石潭观音院的熟悉和亲切感。后两句“从今更识林间寺,再到不愁无主人”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即使再次访问,也不会感到陌生或无人接待,体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和归属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所至滔滔不问津”:作者行踪不定,不关心具体的地点或路径,表现出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
- 第二句“故知此地往来频”:因此知道这个地方是经常来往的,说明作者对这里非常熟悉。
- 第三句“从今更识林间寺”:从今以后更加认识这林间的寺庙,表达了对这个地方的进一步了解和亲近。
- 第四句“再到不愁无主人”:再次到来也不愁没有主人接待,体现了作者对这里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滔滔”来形容行踪不定,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 “不问津”和“往来频”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对这里的熟悉和亲切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石潭观音院的熟悉和喜爱,以及对再次访问的期待和信心。
意象分析:
- “滔滔”:形容行踪不定,表现出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
- “林间寺”:象征着宁静和远离尘嚣的避难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所至滔滔不问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A. 拘谨 B. 随遇而安 C. 焦虑
- “故知此地往来频”说明了什么? A. 作者对这里不熟悉 B. 作者对这里非常熟悉 C. 作者对这里不感兴趣
- “再到不愁无主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陌生感 B. 归属感 C. 疏离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的《题石潭观音院用王枢密庶愚丘正宗韵二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但赵蕃的诗更加强调了对特定地点的熟悉和归属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诗作,可以与赵蕃的诗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