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云 江南忆同云臣和蘧庵先生韵》
时间: 2025-01-26 07:05: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渡江云 江南忆同云臣和蘧庵先生韵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江豚翻碧浪,凭高极望,折戟半沈沙。
鸡笼山下路,记得凤城,数十万人家。
貂禅掩映,钟山翠叠鼓鸣笳。
更参差青溪红板,从古说繁华。
堪嗟。齐台梁苑,残月微风,剩颓墙败瓦。
祇苍凉半林枫槲,四壁龙蛇。
几番夜向寒潮泊,空城下浪打蒹葭。
青衫湿,隔船同诉天涯。
白话文翻译:
江豚在碧波中翻腾,我站在高处远望,曾经的战戟已经半沉于沙中。
鸡笼山下的小路,我记得凤城,那儿曾有数十万的居民。
貂禅的身影掩映在翠色的钟山下,鼓声和笛声交织在一起。
更有那错落有致的青溪和红色的木板,从古至今都在讲述繁华的故事。
让我感叹,齐台梁苑的残月在微风中摇曳,只剩下破败的墙壁和瓦片。
只有苍凉的枫树和槲树半遮半掩,四壁如龙蛇般盘绕。
几次夜晚,我向寒潮靠泊,空城中波浪拍打着芦苇。
我的青衫湿透了,隔着船只与人诉说着天涯的孤独。
注释:
- 江豚:一种生活在江河中的海豚,象征着江南水乡的生机。
- 折戟半沈沙:指历史上曾经的战斗,象征着往日繁华的消逝。
- 鸡笼山:位于江南地区,富有地方特色。
- 貂禅:历史人物,常与美艳和悲剧联系在一起。
- 钟山:指南京的钟山,以其壮丽的景色著称。
- 齐台梁苑:古代的名胜,寓意繁华与衰落的对比。
- 青衫:指诗人自己,象征着诗人的身世与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1680)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怀念。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江南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往日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渡江云》是一首充满江南水乡韵味的诗作,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历史兴衰的感慨。通过“江豚翻碧浪”的生动描写,诗人展现了江南独特的水乡风光,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中“折戟半沈沙”则引发了对历史的深思,象征着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凋零。
诗中“数十万人家”一句,体现了江南地区昔日的繁荣,随之而来的“残月微风,剩颓墙败瓦”则映衬出当下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景物的描绘中,潜藏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此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青溪红板”,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色彩斑斓;“苍凉半林枫槲”则传达出一种萧瑟的情感,令人产生共鸣。整首诗在情感的细腻与景色的优美中,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过去的追忆,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豚翻碧浪:描绘出江南水乡的生命活力。
- 凭高极望,折戟半沈沙:寄托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
- 鸡笼山下路,记得凤城,数十万人家:怀念往日的繁荣与热闹。
- 貂禅掩映,钟山翠叠鼓鸣笳:渲染江南的美丽与文化气息。
- 更参差青溪红板,从古说繁华:通过意象展现历史的变迁。
- 堪嗟:情感的流露,表达对现实的无奈与惋惜。
- 齐台梁苑,残月微风: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景象。
- 祇苍凉半林枫槲,四壁龙蛇:通过意象突出荒凉感。
- 几番夜向寒潮泊,空城下浪打蒹葭:传达孤独与失落。
- 青衫湿,隔船同诉天涯:结尾处的情感升华,表现诗人的无奈与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此诗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对仗、排比等,使得画面生动且富有层次感。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比喻,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情感基调复杂而丰富,既有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也有对现实苍凉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豚:象征着江南的生机与活力。
- 鸡笼山:代表江南的自然美景。
- 残月:象征着凋零与孤独。
- 青溪红板:展现繁华与美丽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江豚翻碧浪”主要描绘了什么? A. 江南的自然景色
B. 战争的残酷
C. 诗人的个人生活 -
“折戟半沈沙”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
C. 对爱情的失望 -
整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萧瑟与怀念
C. 忧伤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春望》中同样有对繁华与衰落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将进酒》则更为豪放,表现了对人生及时行乐的态度,尽管主题不同,但均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陈维崧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