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云行》
时间: 2025-01-10 23:17: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云行》
子母相逢,自然明道。
出离物彀无生老。
茅斋公竹每为邻,
清居幽阒仙家好。
敬信高明,真欢无恼。
各人性命修宜早。
功成行满免轮回,
蜕形跨鹤归蓬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交流,自然会领悟到生活的真理。超脱于世俗的束缚,就不会再经历生老病死。诗人居住在茅草屋旁,竹林为邻,清静的生活环境如同仙家一样美好。对真理的尊敬和信仰,能带来真实的快乐与安宁。每个人应该早日修炼自己的性命。当功德圆满,便可以免于轮回,化形而去,乘鹤归向蓬莱仙岛。
注释
- 子母相逢:指亲密关系中的相遇,暗示人际间的真诚交流。
- 物彀:指世俗的束缚与纷扰。
- 茅斋公竹:指诗人居住的简朴环境,竹子常常与高洁的志趣联系在一起。
- 仙家:指道家或修道者的居所,象征一种超脱的生活方式。
- 蜕形跨鹤:比喻修炼成功后,化身为仙,乘鹤而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处玄,元代诗人,以道教文化为背景,创作出许多反映道家思想的诗篇。他的诗歌常常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踏云行》创作于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理想的居住环境和超脱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踏云行》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道家思想的推崇。开头两句“子母相逢,自然明道”便直接点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是领悟道理的途径。接下来的“出离物彀无生老”则强调了超脱世俗的重要性,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理想的生活状态。
诗中“茅斋公竹每为邻,清居幽阒仙家好”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而清幽生活的向往,茅草屋和竹林,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体现了对世俗纷扰的逃避。而“敬信高明,真欢无恼”则是对内心平和的追求,强调了信仰与修行的重要性。
最后,诗人在“功成行满免轮回,蜕形跨鹤归蓬岛”中,展现了理想境界的最终追求:超脱轮回,化身归仙。这种对永恒的渴望,体现了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思想。
整体来看,《踏云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也传递了追求内心安宁、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子母相逢,自然明道: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遇,能够让人领悟生活的真理。
- 出离物彀无生老:超脱世俗的束缚,就不会再经历生老病死的轮回。
- 茅斋公竹每为邻:简朴的居住环境和竹林邻近,象征着清净的生活。
- 清居幽阒仙家好:清静幽深的居所犹如仙家,体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敬信高明,真欢无恼:对真理的尊重与信仰带来真实的快乐与内心的宁静。
- 各人性命修宜早:每个人都应当早日修炼自己的性命,追求更高的境界。
- 功成行满免轮回:当修行成功,便可以免于轮回之苦。
- 蜕形跨鹤归蓬岛:形象地描绘了化形而去,乘鹤归向蓬莱仙岛的理想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蜕形跨鹤”用比喻表现灵魂的升华。
- 对仗:诗中运用对仗手法,如“敬信高明,真欢无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蓬岛”象征着理想的、超脱的生活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道教哲学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理想生活的重要性,传达了对超脱世俗的追求和对内心平和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子母:象征亲密关系,强调人际间的真诚。
- 茅斋:象征简朴的生活方式,反映出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 竹:象征高洁与坚韧,体现了诗人品格的追求。
- 蓬岛:道教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与长生不老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茅斋”主要象征什么? A. 富贵生活
B. 简朴生活
C. 忙碌生活
D. 世俗生活 -
“蜕形跨鹤归蓬岛”中的“蓬岛”指的是什么? A. 现实中的岛屿
B. 道教的仙境
C. 诗人的家乡
D. 生活的喧嚣 -
诗人认为每个人应该何时修炼自己的性命? A. 年老时
B. 年轻时
C. 随意时
D. 只有有钱时
答案
- B. 简朴生活
- B. 道教的仙境
- B. 年轻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比较《踏云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刘处玄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信仰,而陶渊明则更注重个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处玄研究》
- 《道教文化与元代诗歌》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