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云 彭山道中》
时间: 2025-01-11 22:42: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渡江云 彭山道中
作者:赵熙 〔清代〕
月中摇梦去,乱滩一叶,风起雪飞花。
晓螺山泫翠,小小江楼,绿水渺天涯。
恒河鬓影,十年来吹上霜华。
东去也江声日夜,流不尽虫沙。
堪嗟。官灯白舫,夜雨青神,忆西京情话。
真落得渔翁满地,燕子无家。
船头又指彭山县,想太平青遍桑麻。
如愿否,平羌草屦捞虾。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梦在月光下飘摇而去,乱滩上漂浮着一叶小舟,风起时雪花与花瓣交飞。
晓螺山映衬着翠绿,小小的江楼屹立,绿水渺茫似天涯。
恒河的影子在我鬓发上,十年来吹来的霜华。
江水向东流淌,江声日夜不息,虫沙无法流尽。
令人叹息的是,官家的灯火映照着白舫,夜雨中神明显现,忆起西京的情话。
真是落得渔翁满地,燕子无家可归。
船头指向彭山县,想象着太平的桑麻遍地。
如愿以偿吗?在平羌的草地上捞虾。
注释:
字词注释:
- 摇梦:在梦中摇晃,形容梦境的飘渺。
- 乱滩:江边的乱石滩。
- 晓螺山:晨曦中的螺山,指清晨的美丽景象。
- 鬓影:鬓发的影子,象征岁月的流逝。
- 虫沙:江面上漂浮的虫沙,形容江水的流淌不息。
- 平羌草屦:平羌是地名,草屦指草鞋,形容渔翁的生活。
典故解析:
- 西京情话:指西京(长安)的往事,暗示对故乡的怀念。
- 渔翁:象征着安贫乐道的生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熙,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赵熙的游历途中,反映了他对故乡与自然的思考,以及人生经历的感慨。
诗歌鉴赏:
赵熙的《渡江云 彭山道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怀的诗。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水、山色、风雪等自然景象,展现出浓厚的情感。开篇“月中摇梦去”,引人入胜,仿佛我们也跟随诗人的梦境而漂流。诗中的“乱滩一叶”,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写实,更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生活的思考。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晓螺山的翠绿和江楼的宁静,构建了一个清新而悠远的意境。诗人用“绿水渺天涯”表现了对远方的向往与惆怅,暗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无尽思索。对恒河的提及,既是地理的描绘,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十年的岁月仿佛在一瞬间消逝,留下的是“霜华”的冷峻。
诗中反复出现的江声和虫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执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几句则回归到对家乡的思念,渔翁的生活与燕子的归宿,构成了一幅淡淡的乡愁画面。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自然的美,又蕴含了人生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中摇梦去:月光下的梦境漂移,表现出一种梦幻与真实的交织。
- 乱滩一叶:描述江边的小舟,暗示了孤独的漂泊。
- 风起雪飞花:描绘自然界的美丽与变化,生动形象。
- 晓螺山泫翠:清晨的螺山,绿意盎然,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赞美。
- 绿水渺天涯:绿水与遥远的天际相连,暗示对未来的渴望。
- 东去也江声日夜:江水奔流不息,象征着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 堪嗟:感叹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变迁。
- 忆西京情话: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声日夜”比喻时间的无尽流逝。
- 拟人:如“虫沙流不尽”,赋予自然物象以生命。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江河山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反映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旅途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梦幻与思念。
- 江水:代表时间与生命的流动。
- 山:象征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归宿。
- 渔翁:象征安贫乐道、对自然的依赖与向往。
- 燕子:象征归属与家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晓螺山”指的是哪个地方?
A. 西京
B. 彭山
C. 螺山 -
“江声日夜”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思念与无奈
C. 兴奋 -
诗中“渔翁满地,燕子无家”意在表达什么?
A. 渔翁的丰收
B. 对故乡的怀念
C. 燕子的归属感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描绘自然与人生旅途的诗作。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局的关怀。
诗词对比:
-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赵熙的诗更多集中于内心的感受与乡愁,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豪情壮志。
- 在意境上,赵熙的诗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王之涣的诗则展示了壮阔的视野与气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